随着年龄的增加,尤其是已退休的老年人群,因为没有了工作竞争压力,人际冲突因素也随之减少,对他人的防范心理会逐渐弱化。骗子就是看中这一点,利用情感攻势就轻易取得老年人的信任。此外,缺乏子女的关心,也会造成老年人情感需求的匮乏。而骗子深谙老人的内在需求,运用不同形式的情感攻势,巧借各种伎俩迫使老人们就范。
泉州高级精神分析师、心理拓展师蔡晓认为,沉迷上网是老人内心孤独、缺少陪伴的一种表现。大数据带来的精准推送,使老年人接收到的都是感兴趣、好看又好玩的内容;不少老人由于子女不在身边,网络、手机成了他们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途径,以此填补心理和精神上的空虚,从而也给了骗子可乘之机。
蔡晓建议,从个人层面讲,老人要改变原有的养老观念,走出传统的家庭养老,要做到老有所老,老有所学,培养兴趣爱好,不要过分依赖手机,丰富网外生活。从家庭层面讲,子女要增加情感陪护。子女可以多带老人出去走走,平日里多关注老人的身心状况,通过沟通交流,减少他们的孤独寂寞,同时帮助老人辨别虚假信息,避免其上当受骗。
此外,还可以积极引导老人走出家门参与社区文体活动,让老人融入社区、融入社会,在现实空间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天上不会掉馅饼线上购物别冲动
泉州市反诈骗中心提醒,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相信电话、短信、微信和网络推销,高收益的理财往往伴随高风险。只要不贪心,稍加留心,就不难识破骗局。买理财产品到正规金融单位营业网点比较靠谱。
此外,一些骗子的关怀备至,很容易让老年人落入骗局。作为子女一定要多抽空陪陪父母,及时了解父母的思想、生活动态,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警。建议老年朋友在使用大额资金时,尽量要与家人子女商量,参考他们的意见。
针对网络消费环境复杂,老年消费者风险防范意识较为薄弱这一现象,市场监管部门也发布了消费警示,提醒广大老年消费者在网络购物和支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线上购物要选择合法经营、规模大、信誉高的购物平台,不要轻易登录陌生网站、点击不明链接或安装来历不明的APP,尽量不要点击广告弹窗购买商品;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如微信、支付宝等,不要随意透露身份信息、银行账号、密码等;不与商家私下约定交易方式,不要接受任何直接汇款至个人账户的要求。
本文标题:获取信息滞后,缺少陪伴的老人易被骗
本文出处:http://www.dichanyanglao.com/news/news-quanyi/3505.html
本站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