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杰佳通 > 新闻中心 > 养老生活纪实残疾老太养大7子女,晚年却无人赡养,大女儿:不敢赡养

纪实残疾老太养大7子女,晚年却无人赡养,大女儿:不敢赡养

时间:2022-10-24 10:11 来源: 作者:小通 人浏览

88岁老太年轻时拖着残疾的腿养大7个子女,并建了13间房子,年老大小便失禁时却被嫌弃,不孝的子女找借口不赡养,孝顺的子女却不敢赡养

北京,88岁的方老太太生有四儿三女共7个孩子,由于丈夫去世早,方老太太为了儿女没有改嫁,默默扛起家的重担,拖着残疾的腿含辛茹苦把七个孩子养大。

为了让儿子们能顺利娶上媳妇,方老太太又想尽办法建房,前前后后一共建了13间房子,四个儿子每人都分到了3间房子,剩下一间方老太太留给自己做养老房。

方老太太除了建房子,还费尽心思给儿子们娶媳妇,所以,在很长时间里,方老太太不是在建房子的路上,就是在给儿子娶媳妇的路上

方老太太为了儿女,辛苦操劳了大辈子,七个子女,儿孙满堂,按理说她的晚年应该幸福才对。

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方老太太步入晚年时,有一儿一女因病早早去世了,剩下三儿两女,分别是,老大贾清香,老二贾清,老三贾福,老四贾小旺,老五贾清娥,老大老五是女儿,老二老三老四是儿子。

方老太太早年丧夫,晚年又丧子丧女,白发人送黑发人,这让她伤心不已。自从一儿一女去世后,方老太太就变得忧郁寡欢,加上年龄增长,身体慢慢不好起来,需要儿女照顾和赡养。

方老太太80岁时开始犯糊涂,儿子们照顾她也开始有矛盾。方老太太82岁时,经过门沟潭柘寺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方老太太由贾清、贾福和贾小旺三兄弟轮流赡养,每人轮流赡养一个月。

因为在农村基本都是儿子赡养父母,不用出嫁女赡养,贾家三兄弟也不要求贾清香和贾清娥姐妹俩赡养母亲,所以,调解结果,方老太太只由三个儿子负责赡养,没有涉及到两个女儿。

对于调解结果,老四贾小旺欣然接受,他觉得这样最公平,谁都不吃亏。

贾家三兄弟轮流照顾母亲近两年,就轮流不下去了。主要原因是方老太太大小便失禁了,遭到老四贾小旺嫌弃,所以,再次轮流到贾小旺赡养母亲时,他硬是不愿意再照顾和赡养母亲,才导致轮流赡养的方案实行不下去。

老二贾清虽然没有明说嫌弃母亲,但似乎也不太愿意照顾母亲,因为他身体不太好,而且没有结婚,照顾和赡养母亲可能有点力不从心。

剩下的只有老三贾福了,贾福看着老二老四这样,再看着年老不能自理的母亲,很心疼母亲。

母亲拖着残疾的腿把他们兄弟姐妹几人拉扯大不容易,辛苦操劳了一辈子,现在母亲老了,作为孩子,就要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尽赡养义务,给母亲一个安稳的晚年生活,尤其是现在更不能因为母亲大小便失禁了就嫌弃母亲,逃避赡养义务,想到这些,贾福默默地承担起赡养母亲的义务,其他人不愿意赡养母亲是其他人的事,他不能像其他人一样嫌弃母亲,不然,母亲的晚年就十分可怜和凄凉,母亲也心寒。

就这样,贾福把母亲接到家里,独自承担起照顾和赡养的义务,平日里,他和媳妇尽心照顾母亲,不嫌累,不嫌脏,把母亲照顾得很好,尽量给母亲一个安稳的晚年。

贾福独自赡养母亲近四年后,突然不愿意再继续照顾和赡养母亲,而且起诉到法院,要求兄弟姐妹五人一起照顾和赡养母亲。

这时方老太太已经87岁了,而且已经老年痴呆,更加离不开人照顾,贾福为何突然不愿意再继续照顾和赡养母亲了呢?

对此,贾福委屈又气愤说,他独自照顾和赡养老母亲,再辛苦再累,他都没有任何怨言,但是受不了其他两个兄弟的嘲讽和质疑。

因为母亲每月有一千块养老金,其他兄弟就说他独自照顾和赡养母亲动机不纯,是图母亲的养老金,他照顾母亲占了个大便宜。

开始时他没有把这些话听进心里去,自己问心无愧就可以了,但是被说、被质疑多了,外人都怀疑他了,他再也受不了了,既然说他照顾母亲动机不纯,图母亲的养老金,占了个大便宜,孝顺变成了不孝,那么大家就一起照顾和赡养母亲,人人都有占便宜的机会。

至于这次为什么把贾清香和贾清娥姐妹俩也牵扯进来呢?

原来准备拆迁了,方老太太的养老房被列入拆迁范围内,既然拆迁,就会有拆迁补偿款。因此,老大贾清香和老五贾清娥姐妹俩提出要分取母亲的财产。老四贾小旺一听就气愤和不同意,他觉得姐妹俩已经出嫁,加上之前三兄弟赡养母亲时,也没有要求姐妹俩一起承担赡养义务,所以,母亲的财产与姐妹俩没有关系,如果姐妹俩一定要分取母亲的财产,那就先赡养,再继承。

最后,法院判决方老太太由贾清香、贾清、贾福、贾小旺、贾清娥五人一起照顾和赡养,每人轮流三个月。

法院判决后,贾家兄弟姐妹五人开始轮流照顾和赡养老母亲,然而,还没轮完一圈,又有矛盾了。

贾小旺照顾母亲满3个月时,接下来就是老大贾清香接班了,因为贾清、贾福、贾清娥已经轮流过了,可是,贾清香说什么也不肯把母亲接回家照顾和赡养母亲。

贾小旺很气愤,他认为老大这是不想尽赡养母亲的义务,老大不赡养母亲,岂不是便宜了老大。气愤之下,贾小旺去法院找法官,要求法院强制老大执行赡养母亲的义务。

法官问贾小旺方老太太现在在谁家,贾小旺理直气壮说,不知道,他赡养母亲已经满三个月了,谁来接走母亲,母亲爱上哪就上哪去,他不管。

贾小旺的话让人很惊讶,仿佛他照顾母亲三个月了,母亲就不再是他的母亲,多一天他都不愿意照顾,多照顾母亲一天,他就吃亏了,母亲怎样,他也不管。

经过法官打听和了解,才知道方老太太被小女儿贾清娥接走了。随后,法官去贾清娥家,想知道方老太太有什么的想法。

到了贾清娥家,法官惊呆了,贾清娥的家根本不算一个家。贾清娥由于经济状况很不好,她没有自己的房子,只能租住在一个几平方米大的平房里,平房低矮又昏暗,方老太太就和女儿蜗居在这个昏暗的平房里。

法官问方老太太是不是方秀琴,方老太太嗯一声算是回答,当法官再问她有几个孩子,她说忘了。法官又指着贾清娥问她知不知道女儿叫什么名字,方老太太说不知道。

随后,法官向贾清娥了解,得知88岁的方老太太老年痴呆了,大小便失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每天都用尿不湿,同时,也了解到方老太太其他四个子女并不是像贾清娥这样条件差,没有房子赡养老母亲,相反,方老太太年轻时就盖了很多房子给儿子,每个儿子家都有三间房子,老大贾清香家条件也可以。

既然如此,贾清香又为何拒绝执行法院的判决,不赡养母亲呢?

贾小旺的媳妇说,贾清香说她家没有地方安置老太太,她就以这个为理由拒绝赡养老太太。

法官尝试电话联系贾清香了解情况,然而贾清香的电话要么是打不通,要么就是不接。

法官只好亲自上门去找贾清香,一进贾清香的家门就惊呆了,贾清香的家虽然装修一般,但是非常宽大,据了解,贾清香的家足足有400平方米,是贾清娥的小租房几十倍,这那里是没有地方安置方老太太。

提起母亲,贾清香显得非常委屈,她说,不是我不赡养母亲,而是我不敢。轮流到我时,本来我已经去老四家要把母亲接回来照顾了,刚好老三的媳妇也在老四家,她说了一句话,我怎么也不敢把母亲接回家照顾了,她说轮到他们接班时,他们要活的老太太不要死的老太太,她这么一说,我那还敢把母亲接回家照顾,母亲已经88岁了,身体又不好,万一母亲在她家里去世了,她可担当不起,老二老三老四也会找她的麻烦。

原来,在当地农村有一个风俗,如果父母在女儿家去世的,做儿子的会被村上人戳脊梁骨,面子上过不去。

对于贾清香所说的,老五贾清娥说,哥哥嫂子根本不是这么说的,哥嫂提醒说,要是发现母亲不对劲,赶紧通知他们去接母亲回来,或者她赶紧把母亲送回哥哥家,这样就尽量避免母亲在姐妹俩家去世,大姐听后却觉得是哥嫂为难和威胁她。

随后,法官又去老二贾清家了解情况,贾清刚说两三句话就捂着胸口,说一提起他家那点破事了,他就受不了,不愿多说,只说轮流赡养母亲的方案实行不下去的原因不在他,而是在其他人身上,至于是谁,他不想说。

见贾清表情难受,加上了解到贾清是个单身汉,身体又不太好,他赡养母亲确实有些力不从心,法官便离开贾清家,并决定找老三贾福谈谈。

可是贾福的电话要么打不通,要么打通了却说没有时间,法官去贾福家也找不到他,总之,贾福总是有意躲着法官,这让法官有种错觉,轮流赡养的方案实行不下去,问题可能是出在贾福身上。

后来,在村干部的协调下,法官才见到贾福。

一提起赡养母亲的事,贾福也是一肚子气和委屈,他把这些年来兄弟姐妹赡养母亲而产生的矛盾以及他独自赡养母亲三年多所受的委屈一一告诉法官。

了解情况后,法官总结得出:

老大贾清香不敢赡养母亲,怕母亲万一在她家去世了,弟弟们找她的麻烦。(其实,这只是借口)

老二贾清是单身汉,身体又不好,照顾母亲有些力不从心,也不太愿意照顾母亲。

老三贾福有心照顾母亲,却又被说动机不纯,图母亲的养老金,孝顺变成不孝。

老四贾小旺斤斤计较,把赡养母亲当成任务,不愿多照顾母亲一天,总觉得自己吃亏了。

老五贾清娥也算有孝心,但经济状况很不好,心有余而力不足。

方老太太五个儿女,各有各的原因和心结,可是不管怎样,总不能让老太太就这样蜗居在小女儿低矮昏暗的小平房里。

在赡养母亲问题上,贾清香提出建议,老二贾清是单身汉,让老二腾出一个房间给母亲住,轮到她赡养母亲时,她就常带点东西去老二家看望母亲。

贾清香的建议遭到三个弟弟一致反对,贾小旺说,只来看看母亲,这哪是赡养母亲,这样的赡养有什么意义。

贾福说,拿点东西来看看母亲,这哪是孝顺,最多能叫做探望,再说谁家还缺这点东西,母亲现在最需要的不是这点东西,而且需要人照顾,给她做饭,给她换尿不湿和擦洗。

让法官疑惑不解的是,老太太不是有养老房吗,住老太太的养老房不就行了吗?

然而,当法官去实地查看老太太的养老房时,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老太太的养老房已破烂不堪,没水、没电、没暖气,如果不大修,根本住不了人,但是若修建房子,老太太的五个子女又都不愿意出钱修建。

就在法官发愁时,贾福说出了他的想法,他说他有一套不住的房子,条件比母亲的养老房好多了,他可以把那套房子腾出来给母亲养老,轮到大姐和小妹赡养母亲时,姐妹俩可以住进去照顾母亲,这样既方便了姐妹俩,母亲也等于是在儿子家养老,大姐不用再担心什么。

法官听后很高兴,这可是两全其美的办法。随后,法官去查看了贾福所说的那套房子后很满意,房子还很新,地势又高,很干燥,而且有水有电有暖气,还有床。

在返回的路上,法官遇见了贾福的妻子,贾福的妻子说的话让他们更加惊喜。

贾福的妻子说,我养了老太太4年了,今后别人不养老太太我永远养,养到老太太百年,我不图什么回报,就图老太太是我丈夫的母亲,我孩子的奶奶,不管老太太到谁家,谁家若不肯养,我去把老太太背回来养。

贾福也向法官保住,今后要是有人不肯养母亲,他就接母亲回来养,养自己的母亲不吃亏,同时,不管别人再说什么,或质疑他什么,他又受什么委屈,他都不会不管母亲,自己问心无愧就好。

虽然贾福夫妻俩一再保住了,但贾小旺却觉得口说无凭,得白纸黑字写下来,立字为证,免得今后有人中途又变卦了,没人接上,轮流赡养的方案又执行不下去。

贾小旺之所以这样,就是怕他多养一天母亲而吃亏。见老四这样,贾福也没说什么,答应写下来,形成协议。

最后,法官拟了一份协议,贾家兄弟姐妹5人还是按之前法院的判决来轮流赡养老太太,每人轮流三个月,轮流到贾清香贾清娥姐妹俩赡养时,老太太就住在贾福家多余的房子里,姐妹俩去贾福家赡养母亲,另外,如果中途有人变卦不肯养了,贾福愿意顶替赡养母亲。

协议拟好后,贾家兄弟姐妹五人都在协议上签了自己的名字,每人留一份,而贾小旺这下才真正放心。

方老太太的赡养问题终于解决了,但却让人感到无比心酸。方老太太她年轻时为儿女付出一切,现在88岁了,再过两年就90岁高寿了,本来是件高兴的事,然而,因为方老太太老了头脑不清和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儿女照顾和赡养时,却被不孝的儿女推来推去,把她当成了累赘,而孝顺的贾福却又硬生生的被逼成不孝。

不过,值得幸庆的是,贾福夫妻俩的孝心一直在,这也是方老太太晚年中让她感到欣慰的事,有孝顺的贾福两口子,她的晚年生活不至于凄凉。

88岁的方老太太是个奔九的老人,她虽然有五个子女,但却不是每个子女都孝顺和发自内心照顾和赡养她。老大找借口不赡养母亲,老四嫌弃母亲,把赡养母亲当成任务来完成,不愿多赡养一天,多赡养一天就吃亏。贾福虽有孝心,却被质疑动机不纯,图母亲的养老金。要是方老太太没有老年痴呆,看到子女们这样,肯定心寒,估计也不愿活那么久,觉得活着对她自己和子女都不是好事。

父母九旬,还健在,未必是好事,我觉得要因人而异,视具体情况而定。

从子女角度来说:

1、如果子女不孝,在不孝子女的眼里,父母九旬还健在,不仅不是好事,反而是个包袱和累赘,增加他们的负担,拖累他们。遇上不孝顺的子女,父母九旬晚年凄凉、没有保障,对于健在的父母自身而言,也不是好事。

2、如果子女孝顺,在孝顺的子女眼中,父母在,家就在,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因此,不管父母多老,都是件好事,即使父母身体不好,不能自理,也不觉得是坏事,因为孝顺的子女会像父母照顾自己小时候一样去耐心照顾父母,不会有任何怨言,只要还能有机会叫一声爸妈,再苦再累都值得。

从父母角度来说:

1、父母作为老人,有老人该有的样子,慈祥有爱,通情达理,明辩是非,不强势,不制造家庭矛盾,能体谅子女的不易,能不麻烦子女,就尽量不麻烦子女,这样的父母不管有多老,都不被子女嫌弃。父母90岁也好,100岁也好,对父母自身和子女而言都是件好事,作为父母,能三代、四代甚至五代同堂,享受更多天伦之乐,那是件幸福的事。作为子女,回家能见到父母的身影,叫一声爸妈,这个家就温暖如春。

2、父母作为老人,却没有老人的样子,倚老卖老,强势不讲理,整天作妖作福,制造家庭矛盾,不体谅子女的不易,伤子女心,又或者在外面和别人争吵、闯祸,这样的父母就算只有60岁,都遭子女嫌弃,而这样的父母活得越长久,子女越苦不堪言,子女苦不堪言,自然觉得年老的父母还健在不是件好事。

写在最后: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每个人的寿命都不同,不管父母能活多少岁,身体好不好,作为子女,都要尽心和及早孝顺父母,子欲养而亲不待,别让自己有太多遗憾。另外,人老了就是个老小孩,可能会有一些让人生厌的言行,作为子女,要对父母多一些耐心和包容心。

父母年纪越大,身体越不好,做子女的压力也越大,但子女不能因为压力大就找借口不赡养父母,父母既然能把我们从0岁养大到成年,甚至20几岁,同样,我们也养父母到90岁、100岁,甚至更长时间。父母长寿,我们因为年纪原因照顾父母力不从心时,那我们就要引导好我们的子女,一起和我们照顾和赡养父母,让养老爱老的中华美德一代代传承下去。

作为老人,越老越要修德(包括口德),尽量把自己变成一个讨人喜欢的老人,而慈祥、善良是一个老人最不可缺少的。

父母慈子女孝顺,这是一个家庭最难得的幸福,愿天下父母都慈祥,子女都孝顺,每个家庭都和睦、幸福!

本文标签:养老金养老服务居家养老养老保险社保

本文标题:纪实残疾老太养大7子女,晚年却无人赡养,大女儿:不敢赡养

本文出处:http://www.dichanyanglao.com/news/news-shenghuo/22807.html

本站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我们删除。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