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涵美一
前言:关于婚姻,我一直都很认同一个观点:好的婚姻,是像对待自己一样去对待伴侣。
你自己在婚姻里是什么样,那就得接受伴侣是什么样;你自己可以毫无顾忌地做某些事,那就也得容忍伴侣能照葫芦画瓢。
都知道,夫妻之间要互相理解和包容,如此才能经营好婚姻,可现实中,真能做到的人却不多。因为,有不少的人,自己可以在婚姻里任性妄为,不考虑伴侣一丁点儿感受,怎么舒心怎么来,可ta却容忍不了伴侣忽视自己、让自己不好受,只会按照ta自己的喜好去要求伴侣。
这种只顾自己潇洒、自在的做法,长此以往,很容易把婚姻过成了一种凑合。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
婚姻是要联合两个完整的独立个体,不是一个附和,不是一个退路,不是一种逃避或一项弥补。
不是步入了婚姻,夫妻之间所有的就必须要共享,两个人依然是独立的个体,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认知,生活以及处事方式,而不是都希望对方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事,都希望对方能改变、让步,却从来没尊重过对方真正想要的生活方式。
爱,从来都是相互的。
作为夫妻,你若不把伴侣当回事儿,那就不要期待伴侣能回馈你温暖。
一,丈夫不打一声招呼把公婆接来,声称要给公婆养老刘洁(化名)最近就差点儿和丈夫闹起来。
这里为什么说差点儿?是因为刘洁最终控制了自己的情绪,改变了策略。
男人不都是这样吗?牵涉到他家人的事,你越是反对、有意见,他越是对着来!你和他计较吧,肯定避免不了一场大战!若是任由他去吧,心里又委屈,所以,与其为难了自己,不如让他尝一尝被忽视的滋味儿。人,只有伤在了自己身上,才会明白别人有多疼。
说起来,还是因为刘洁的公婆。
端午节放假前夕,刘洁的丈夫一声不吭地把公婆接到了家,美其名曰爹娘年纪大了,趁着过节多陪一陪他们。
对于公婆的突然出现,刘洁是既意外又生气:丈夫连说都没说,就回老家把人接了过来,是害怕告诉她后,她会不同意,只能用这种先斩后奏的方式吗?想陪父母可以,提前说一声,要么一家人一起回去看一下,要么事先准备点东西、收拾好房间,把父母接过来住几天,非要这样背着她偷偷摸摸的,那公婆来到家以后,她管还是不管?
碍于公婆在面前,自己也不好发作,刘洁只好以整理房间为由把丈夫拉到了一边,她刚压低声音问了一句爸妈要过来,怎么也不给我说声啊,丈夫便一脸无所谓地回了句:现在不是知道了吗?我自己的亲爹娘,又不是外人,不是随时都可以来家里?快别问那么多了,抓紧准备一下,爹娘可都还饿着肚子呢!
看着丈夫的态度,刘洁的火气噌噌噌的往上冒:你爹娘来家,你不给我说一句,觉得不是我该管的事儿;如今来到了家,你倒是想着我了,让我要抓紧准备,我在家里到底是个啥?
这么多年了,每一次只要和婆家有关的事,丈夫是从来不在乎她的感受,以前是爱打肿脸充胖子,总以为自己在外过得好,动不动拿钱给父母、给弟弟妹妹,自己一家三口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后来,孩子大了、花销也多了,丈夫钱倒是少给了,但依然多管闲事,总觉得自己是长子,就该为家里掌事儿。
关键是男人说还不能说一句,你还没让他先管一下自己的小家,他立即理直气壮地怼你:我结了婚,就不能和家里人亲了?就得和家里人恩断义绝了?
越想,刘洁就越是生气,她真想不管不顾地训斥丈夫几句,但顾及到公婆还在客厅,她还是妥协:老人既然来到了家里,难不成还要把他们赶回去?再因为这件事,扯到以前的事,丈夫又该说她翻旧账,两个人说不定又该吵半天架!算了,等公婆过几天走了以后,再好好和丈夫掰扯。
就这样,做好了自己的思想工作后,刘洁又急忙下楼买了点菜和肉,她本以为熬过这两天就行了,谁知,当天晚上临睡前,丈夫一脸平静地安排她,给公婆再买点常用的东西。
我想好了,爹娘都70岁的人了,在老家也不方便,就让他们留在这里算了!也好有个照应!我弟那个人你也知道,自己一家四口都过不好,肯定不会有心思管爹娘!晨晨过两年就上大学了,他的心也不用再怎么操,家里不小、又住得下,所以,咱们就辛苦一下吧!
听到丈夫这番话,刘洁顿时就没有了睡意:敢情丈夫全都计划好了,就只是通知她而已!怪不得呢!四年前换房子的时候(把原来住的小两居卖了),添一点钱就能全款买个不大不小的房子,丈夫以小房子住够了为由执意多加了钱,挑了一个大一点的房子,原来,人家早有打算!
见刘洁长时间没有回答,丈夫拿胳膊碰了碰她,她反应过来后,本想新账旧账一起算的吼几句,可看到丈夫那势在必得的神情时,她突然就改变了主意。
以前,因为婆家的事,刘洁没少和丈夫闹脾气,但有什么用呢?男人非但没有一点愧疚,反而认为是她小心眼儿、不懂事、不可理喻!这一次就算再吵再闹,最终也是她一个人生闷气!毕竟,公婆都接到家了,她再抗议,也只是徒劳而已!
考虑了一段时间后,刘洁笑着点了头:行啊!反正你一向都有主意,想好了就去做吧!孝顺爹娘也是应该的嘛!
可能是没想到刘洁就这么爽快答应,她的丈夫很是开心,连连说了几句谢谢媳妇!
刘洁笑了笑,一副善解人意的模样,可她在心里已经做了一个决定。
二,她巧妙应对,拉来自己的父亲助阵,一周后,丈夫让步、道歉端午节放假的第一天,吃过早饭后,刘洁轻声细语地找到了丈夫,你和公婆在一起过节了,我也想回家看看我爸妈,从过完年到现在我还没回去看过呢!我其实也想在家陪你们,但看到公婆就总是想到我爸妈,你看,要不你给公婆说一下,等我回来了再好好伺候他们!
看到刘洁一反常态,丈夫激动万分,他大手一挥,家里交给我了,你就安心回家看岳父母吧!反正就这两天时间,到时再见面又该是过年了。
话虽这样说,但刘洁可不是单纯地回去看父母,她去的时候是一个人,可回来了,身边还带了自己的父亲。
丈夫没想到刘洁回了趟家,竟把老岳父还带了过来,他故作镇静地欢迎后,把刘洁拉到了卧室,一脸困惑:你爸要来,你怎么也不打个招呼啊?你没给他说我爸妈在咱这里吗?
刘洁很是坦然,你都能不打招呼地把公婆接来,我怎么就不能接我爸了?这个家是我们共同奋斗的,有你的一半,自然也有我的一半,你能给公婆养老,我也可以让我爸在这里住一段时间啊!我和我弟讲好了,爸妈,我们一人负责一个!都是子女,都得给父母尽点孝心!你忘了,以前咱们难的时候,我爸在工地累死累活挣的钱,还帮衬了咱十来万呢!我都没花过公婆一分钱,都愿意和你一起照顾公婆,你花了我爸的钱,难道还忍不了他在这住吗?
话是这样说,但丈夫还是有所顾虑,他又是两方的老人都在这,肯定会有矛盾,又是都该交给你弟弟,哪有让你给爹娘养老的道理,只是,对于他的建议,刘洁都是一笑而过。
如此,在公婆和丈夫的面面相觑下,刘洁让父亲住到了仅剩的一间小房子里,她当场表示,以后一定会尽力照顾好父母们。
把父亲请来助阵是刘洁的主意,她想来想去,能不撕破脸,且又能让丈夫体会到她的情绪,只有这一个巧妙的办法,毕竟,谁都有父母,谁的父母都不容易,虽说有儿有女的家庭,爹娘大多还是靠儿子,但作为女儿,她该尽的孝也是要尽。
父亲来之前,刘洁并没有说公婆也在家,她只说带着父亲享几天福,等过段时间,再把母亲也接过去。
她也曾想过两边的老人都住在家,会是什么场景,可真到了跟前儿,她才知道,比她想得要更复杂、麻烦。
刘洁的婆婆强势了大半辈子,喜欢让人都听从她的,以前,因为不住一起,偶尔陪丈夫回家,面对婆婆的说道,刘洁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可如今不同了,白天她和丈夫上班,家里只剩下三个老人,婆婆喋喋不休,公公倒是逆来顺受,可刘洁的父亲忍不了。
再者,吃饭一事,婆婆和公公是两口子,婆婆做饭,公公吃的理所应当,可是刘洁的父亲很不自在:若是帮着做吧,他一个老男人也做不出什么名堂;不帮吧,干坐着等吃,心里也不是滋味儿。熬了两天后,实在是不想吃人嘴短,刘洁的父亲每到饭点就去楼下的饭店,可他不在家吃吧,刘洁的婆婆又不满,认为他是挑剔、难伺候。
就这样,两边的老人在同一个屋檐下住了三天,矛盾就陡然增加,公婆向刘洁的丈夫抱怨,刘洁的父亲也向她大吐苦水。
这还不是最让人头疼的,让双方老人矛盾激化的是,第五天时关于洗衣服的事。
公婆的衣服都是婆婆负责洗,多了时,婆婆会放到洗衣机里,若是就几件,婆婆一般都是手洗后拿到洗衣机脱水;可刘洁的父亲不是,糙男人一个,哪会那么心细呢?不管衣服多少,是外衣还是内衣,他统统扔到洗衣机里。
婆婆受不了,觉得不卫生,而且还浪费水电,一时没忍住说了刘洁的父亲几句。
刘洁的父亲本来就对这个亲家一直在忍,这一次,看到洗个衣服都被说,是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他当场怼了句我闺女的家,水电费她掏得起!
这下好了,两个老人顿时谁也不让谁地斗起了嘴。
因为这件事,婆婆不但和刘洁的父亲冷战,而且对刘洁也是摆了脸色、爱答不理。
原本刘洁还想着如何缓解一下家里的气氛,谁知,丈夫竟主动找了她,让步、道歉:
老刘啊!我给我爹娘说了,在咱小区再给他们租个房子,这样互不打扰、都方便!你看,要不给岳父也租一个吧?这次是我做错了,你就原谅我吧!还是和父母分开住得好,不然以后,哪还有心思上班、赚钱!
就这样,在家住了一周后,公婆气鼓鼓地搬走了。
三,夫妻之所以会发生冲突、矛盾,说到底,还是一方对另一方无视、不尊重公婆搬走的第二天,刘洁的父亲也回了老家,他来时本来就没打算在闺女家常住,因此,谢绝了女婿要给他租个房子的好意。
刘洁告诉我,听她丈夫的意思,刚开始,公婆还有些生气,觉得住儿子家没几天就被赶了出来,可住了一段时间后,公婆非但没有了怨言,反而还感觉自在。
当然,丈夫也反思了很多,他向刘洁信誓旦旦地保证,以后,再遇到事情,一定会提前和刘洁说一下,不再一个人拿主意,夫妻两个人尽量多沟通。
到了我这个年龄,情不情、爱不爱的已经不重要了,我想要的就只是一个尊重!我和你过日子那么久了,你只有用到我出力时想到了我,那你把我当成了啥?这么些年,我受够了他的无视,如果他再一意孤行,我只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大不了闹到离婚嘛,反正儿子也快上大学了,我没啥可挂念的了。刘洁这样说。
其实,像刘洁这样的女人,不在少数:她们在婚姻里从来没被重视过,在男人眼里,似乎不是妻子,而是保姆。婆家商量事情时,男人不把她们当回事儿,可一旦婆家需要出力了,那她们就是使唤的对象。
就比如在给父母养老一事上,太多的男人,觉得儿媳伺候公婆天经地义,至于女婿,可没有照顾岳父母的义务。
这其实也是很多儿媳反对公婆住在家养老的原因:男人口口声声说的是自己要给父母尽孝,可实际上,却让妻子付出行动。公婆明事理、和儿媳有情分还好说一些;公婆若作,又没有帮过儿媳,那哪个儿媳会心甘情愿地伺候呢?
不管男女,在孝顺父母和自己的小家之间,要拎得清、有分寸,不能为了父母不顾小家、忽略了伴侣的感受,同样,也不能光想着小家,一点儿也不愿意去管父母。
一个家,是由夫妻两个人共同组成的,凡事有商有量,互相理解,争取拿出一个双方都满意的方案,这,才是一家人最好的处理方式。
本文标题:丈夫先斩后奏把公婆接到家养老,她巧妙应对,七天后丈夫让步
本文出处:http://www.dichanyanglao.com/news/news-shenghuo/24263.html
本站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