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某省有一间存在30年的农村敬老院,离村庄较近,收费较合理,管理服务到位,入住的老人对这个朴实而温馨的家很满意。记者看到,有的老人坐在轮椅上晒太阳、聊天,有的在院内锻炼身体,还有的在打扫院内卫生,洋溢一片和谐氛围。不过,这样一所受到农村老年人欢迎的小型养老机构,正深陷去留困境。
据了解,这间敬老院属公办民营性质,由个人承包经营。目前住了17名老人,其中6名是五保老人,都来自周边村庄,大都独居、丧偶,子女在外打工,出于成本考虑,只安排工作人员3人。但是,根据上级现有相关文件,这所敬老院的资质存在问题,注册和备案都难达标,若想继续经营,需要扩充人员。但经营成本增加必然要提高收费,部分老人可能负担不起,经营者为此头痛不已。
其实,头痛的还有周边市县民政部门。当地还有4所小型养老机构,同样因为资质、运营等问题面临着去留困境。某县民政局负责人坦言,关了敬老院,会寒了老人的心;但若不取缔,各级各类检查压根无法过关。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相较于城市养老服务水平,我国农村养老事业欠账更多、困难更大,有不少留守老人处于无人照料境地,亟需入住养老院。而上述带有互助性质、微利、半公益性质的家门口养老机构,可满足基本养老需求,能够解决部分老人的现实难题。
近年来,为了规范养老院管理,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不少地方出台旨在提升养老院硬件、软件的规定,积极推行养老院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推动标准较低的养老院升级改造。这些举措,虽然可以一定程度提升养老院的形象和服务水平,但随之而来的成本增加,必然转嫁至老人身上,部分对收费较为敏感家庭的老人,只能望而兴叹,被迫离开养老院。
养老不是疗养,农村养老院何必高大上。各地出台养老事业规划、规范养老管理,无可厚非。但是,农村养老院建设不能脱离实际,不能盲目参照城市养老院标准,或者照搬较为富裕地区农村模式,更不能对现有敬老院一刀切关停并转,必须因地制宜,想尽办法满足不同经济条件老年人需求,在保障基本养老服务功能前提下,尽量节省经营成本,以经济实惠价格,吸引更多农村老年人安心入住,让他们在不离乡不离土的情况下,得以就近实现老有所养的愿望。(徐林生)
本文标题:养老不是疗养,农村养老院何必高大上
本文出处:http://www.dichanyanglao.com/news/news-dongtai/16418.html
本站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