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杰佳通 > 新闻中心 > 养老动态【关注】梁春晓:未富先老,养老业最需要的是创新

【关注】梁春晓:未富先老,养老业最需要的是创新

时间:2022-10-16 14:09 来源: 作者:小佳 人浏览

在梁春晓看来,未富先老是我国老龄化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这让我国的老龄化区别于其他国家,应对这一问题需要更多探索,从政策设计到产业发展都要积极创新。

本文作者系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主任、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梁春晓,文章选自《民生周刊》。

一方面,大量老人住不进养老院;另一方面,一些养老机构床位空置。关注中国养老业多年,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梁春晓发现这个尴尬问题。

一床难求的往往是那些质优价廉的养老院。高端养老院各方面条件都很好,但很多老人住不起。便宜但条件太差的养老院,老人也不愿意去。

在梁春晓看来,未富先老是我国老龄化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这让我国的老龄化区别于其他国家,应对这一问题需要更多探索,从政策设计到产业发展都要积极创新。

民生周刊:我国老龄化速度越来越快,高龄、空巢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您觉得现在的养老产业跟得上这种变化吗?

梁春晓:差距很大。我国现在的养老服务体系是跟以前的人口结构和老龄化程度相适应的。但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最近几年老龄化程度迅速提高,60岁及以上人口已经接近20%。

未来老龄化进程可能会超出我们的预期。有几个因素对老龄化影响很大,一是人的预期寿命越来越长,二是少子化程度越来越高,三是人口流动。

过去老年人的寿命一般是60多岁,顶多70多岁,现在80多岁很常见,90多岁也不算稀奇。过去养老是局部性需求,通过少量养老机构、敬老院就能解决问题。但现在老龄人口很多,已经是全局性问题,所以过去局部应对式的养老服务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对养老服务的全面需求。

少子化问题关系到家庭结构的变化,中国在历史上养老一直不是特别严重问题,三世同堂、四世同堂很常见,因为子孙比较多,还可以用家族方式解决养老问题。但近代以来,大家庭逐渐解体。现在很多家庭是独生子女,很多老人没有办法依靠家庭养老,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就更大,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还没有跟上。

大量年轻人从乡村流动到城市,导致乡村老龄化程度超过全国平均老龄化程度。还有一些地区人口流动也会带来影响,但养老资源配置并没有相应调整。

民生周刊:近年来,常有养老院出现一床难求,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大增是否造成养老机构床位紧张?

梁春晓:我们调查发现,全国的养老机构其实是有大量床位闲置的,包括有的地方超过40%的养老床位空置,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一方面是养老服务体系不足以支撑养老需求,另一方面是大量养老机构床位空置,背后是一个财富不足的问题。养老需要有足够的财富,特别是一些失能失智老人需要较高护理费用。但相当一部分老人没有足够财富来支付这种社会化养老服务费用。

跟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是未富先老。那些国家的养老服务我们学不来,或者学来了也只能供一部分财富顶端人群使用,很难变成一个普遍的社会服务,因为老人普遍不具备这样的支付能力。

此外,全国各地政府的公共财政也是不均衡的,城市比乡村好,沿海城市比内地城市好,财力雄厚的城市养老方面会做得好一点,因此养老服务的区域差别很大。

民生周刊:老人财富不足怎么办?养老机构怎么样才能实现普惠,让更多老人住得起?

梁春晓:现在挑战很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量养老机构的运营成本在目前的模式和结构之下已经压到最低限度。养老机构的护工、护理人员的工资水平是偏低的,导致很多养老机构在人员招聘上面临很大困难。所以,不能指望养老机构继续压低成本。

全国养老机构盈利水平不乐观,很多依靠政府补贴维持。政府需要承担一部分,但如果政府财力不足,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探索各种办法。要调节财富的分配来应对财力不足。比如,一直在推动的长期照护险,就是通过保险方式调节财富,相关人员都出一点钱,用来支付失能失智老人的长期护理费用。现在全国很多地方在试点,但各地的做法不太一样。

以房养老这些年也在推动,但效果不太好,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克服在心理上和制度上的障碍。

另外,养老金是养老的第一支柱,但光靠养老金是不够的,还可以增加另外的资助,如企业年金、商业保险等。现在很多企业已经在推企业年金,但这需要企业的经营状况比较好。

民生周刊:社会养老资源是有限的,如何优化配置,实现更好的社会养老效果?

梁春晓:我们有限的养老资源分配其实存在泛化的问题。现在只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住养老院多少都会有一点补贴,但60岁以上的老人中,失能半失能的老人大概只占1/6。

也就是说,80%以上的老人不应该生活在养老院,应该继续发挥他们的余热,继续创造财富。人们的寿命普遍延长,很多老人退休之后,还有10年甚至20多年的健康时期,政策上也要为老人再就业提供便利,让他们过上第三人生,这也是一种新的人口红利。

有限的社会养老资源应该集中到那些失能失智、高龄老人身上,这样他们获得的补贴会高一些,住得起养老院。所以,我们养老的理念要调整,要实现精准养老。

民生周刊:近年来,养老服务业有哪些发展趋势?未来应该如何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

梁春晓:最近几年,养老服务业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过去养老机构暮气较重,现在很多年轻人进入这个领域,新的理念也带进来了。其他专业领域的人也开始进入养老服务业,如做投资的、做IT的,他们进入后带来一股新风。养老服务业的数字化水平在提高,服务效率在提高,服务成本在下降,市场化程度在加强。

但是,养老机构还是参差不齐,很多养老机构的专业化水平不高。我们不能简单地要求专业化,要扩大整个养老服务的市场规模,才能提高收入水平,从而有能力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人口老龄化影响的不只是老年人,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社会转型的大系统工程。要降低养老机构的负担,通过免税等方式支持它们发展。更重要的是,鼓励探索,鼓励创新,在政策及产业的各种创新中找到可行的路。

此外,要激活社会资源,让他们能在养老服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比如开展志愿者服务,动员一个村、一个社区的老人相互帮助,实现互助型养老。总之,需要更多的社会创新来应对老龄化社会转型中的各种挑战。

图文编辑:郭慕哲

责任编辑:王毅博

本文标签:养老金养老服务居家养老养老保险社保

本文标题:【关注】梁春晓:未富先老,养老业最需要的是创新

本文出处:http://www.dichanyanglao.com/news/news-dongtai/17859.html

本站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我们删除。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