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相继推出了一些家庭养老样板间,但大多集中在适老改造方面。相比之下,上海的样板间还原了一整套老年人居家养老环境,在适老化改造的同时,还配备智慧养老项目、上门服务等。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地方政府在尝试破解居家养老的痛点,但是在推广、落实方面往往遭遇滑铁卢,以至于出现口碑好却推广难的尴尬。
智能的样板间
走进位于江川路344号的上海(闵行)养老服务能力建设基地,这里仿佛一间包含了各种养老场景的样板间——这是全国首个实景式养老服务能力建设基地。在基地中展示的居家养老场景分为餐厨体验区、客厅体验区、卧室体验区、卫浴体验区等核心模块,展示不同生活空间适老化标准和产品、服务项目等。打开窗帘关闭电视关灯每次,来样板间体验参观的老人都非常兴奋,随着一句句口令,房间里被点名的智慧应用便开始工作。
在试点一段时间后,闵行区开始在各街镇宣传推介家庭养老样板间。89岁的苏先生是首批尝鲜用户之一,独居的他想要一点安全感。有一次,我吃药时胶囊卡在喉咙口,摔在地板上晕了过去。苏先生谈起独居困境,直言有些后怕。因此,在样板间刚推出时,他就根据需要,配备了智能腕表、智能监护床垫等数字化设备以及相关的上门服务。如今,享受服务一年多,苏先生有了安全感,以前碰到危险,自己一个人没什么办法。现在遇到急事,腕表一按就可以直接呼叫社区管家,他们马上就上门了,很可靠。
81岁的张连发也给家庭养老服务打出了超高评价。就在不久前,张连发哮喘发作,突然感到呼吸困难,危急关头赶紧按下了手环上的求助电话。几分钟后,结对的社区管家和新虹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护士一同上门,协助他吸氧、服药等,张连发很快缓了过来。
在上海闵行区,与张连发一样享受全方位照护的,还有200多位空巢、高龄独居的老人。他们的生活动态,一天24小时都被密切关注着。在新虹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一块信息大屏上,实时链接着分布在街道各居委200多位居家老人的安全和健康状况。老人是否卧床、睡眠情况如何、离开床位或离家有多久、心率血压是否在正常范围内,都在24小时监控中;老人在家出现突发情况或有求助需求,也会立刻有人响应,必要时快速上门服务。
护老三件套没想象的贵
考虑到老人的消费习惯和接受程度,居家养老基础套餐价格并不贵——老年人每月支付598元,就可以享受到包含智慧守护、家政服务、养生保健、心灵慰藉等项目。当然,如果老人需要其他的个性化服务,比如清洗服务、助浴服务、助餐服务、代办服务、陪护服务等,也可以在清单上划出后自由组合,享受优惠的服务价格。
张连发家安装的智能设备是当前大多数用户选择的三件套,包括门磁、智能手环、智能床垫。门磁安装在入户门上端,平时会监控张连发的进出习惯,要是他一整天或更长时间未出门,就会引起后台注意。张连发家的智能床垫是一个基础款产品,市场售价两三百元。每晚入睡后,放置在心脏位置的长条状智能设备便开始工作,自动监测睡眠时的心率、离床情况等。街道养老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一旦智能设备的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比如夜间起床后迟迟不回,监控平台就会发出警报,后台管家会及时联系老人或老人家属。
也有老人家里安装了四件套,增加了燃气报警设备。因为身体还算健康,87岁的杜奶奶和89岁的老伴也选择居家养老。他们在家中配置远程监控、智能床垫、紧急呼叫、摔倒报警、水电煤报警等智慧居家照护系统,家里现在很安全,有问题会有人及时上门,就算子女不在身边,我们也很安心。
迄今为止,上海新虹街道已实现上门服务工单1.4万多人次。在1.4万多人次的服务工单里,离床未归报警占第一位;其次是血压报警,占到40%以上。所有智能设备都是我们千挑万选选出来的,必须在兼具所需功能的同时更适合老年人,还要性价比高。新虹街道智慧养老服务项目的第三方运营单位——上海恒研为老服务机构IT部经理杨华介绍,以智能监护床垫为例,它是从市场上300余种监护床垫中筛选出来的,具备自动监测老人心率、离床情况,每日生成睡眠报告等功能。
口碑好,但推广难度大
体验者纷纷反馈说好,但是,当有关部门开始全面宣传推广时却发现,想要进一步推广应用,并让用户愿意买单,还存在不小的难度。
去年一年,在上海(闵行)养老服务能力建设基地,一共举办了25场次1000余人次参加的实景体验活动。此外,很多街道还在区域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增设了样板间方便老年人及家属就近体验。当工作人员发放传单、进行需求调研时,老人纷纷表示有需求,并对各种场景表现出极大兴趣,但当问到他们是否会购买服务时,大家又纷纷摇头。
老人的消费观念,还需要培育和引导,有一个过程。上海闵行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吴学年认为,虽然智慧养老是大势所趋,但很多老人并不太了解智能产品,甚至还有畏惧心理,所以需要进行先行试点、示范,再逐步推向市场化。
智慧养老在技术上早已不是问题,难的还是后台服务。上海恒研为老服务机构副总裁庹欣泳坦言,有的老人家中安装了智能设备,但没有人提供24小时响应和上门服务,家庭养老院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第三方公司除了要构建大数据平台,还要在区域内构建起5—10分钟的应急响应圈,服务网络的构建和人员布局就是一个难题。如果客户群不够庞大,运营成本就会居高不下。
在张连发家,社区管家顾海燕经常上门,聊天过程中一直笑声不断。有业内人士称,对于老年用户而言,这样温馨的服务是居家养老院最核心的卖点,同时也是最稀缺的。可是,当用户多起来后,服务质量还能不能跟得上,这是值得商榷的。
科技的关爱体现在哪
这么多年来,上海居家养老模式的探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也是各地模仿的典型。
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全国各地都在积极进行居家养老模式的探索,而目前居家养老的引领模式还没有真正建立。江苏省养老协会会长张建平表示,目前,各地较为成功且被借鉴复制的模式都建立在科技和智能设备的基础上。但是,居家养老的诸多难题,绝不是靠一块大屏、一组数据就能解决的。
科技虽然能提供解决路径,但它是冷冰冰的,真正的关爱要体现在服务的细节中。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民政局副局长王津东提到,很多地方为符合条件的老人家庭安装了报警系统。但是有的地方没有选择为老人安装视频监控,而是安装了红外探测器,用摄像头监控,一年至少要上千元的网费,而且把握不住保护老年人隐私的边界。而使用红外探测器,一年只需要几元钱的物联网费用。政府财政支出压力减小,老人和家属也乐意接受。
再比如送餐。有的城市为老人推出了主食套餐和非主食套餐。为什么要提供非主食套餐呢?因为用电饭锅做饭很简单,从订餐量来说,绝大多数老人选择的都是非主食套餐。王津东说,除了吃饭,看病是居家养老的另外一大痛点,看病不是指诊断,而是老年人慢性病的医疗建议、日常调理等。在探索居家养老解决方案时,最迫切的工作,就是要把互联网医疗纳入进来。
本文标题:养老观察家庭养老样板间叫好不叫座
本文出处:http://www.dichanyanglao.com/news/news-dongtai/18157.html
本站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