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3月9日电(记者 郑莹莹)上海是中国最早进入老龄化(1979年)且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眼下,上海不仅在老有所依课题上下功夫,还在如何让银龄一族融入数字生活上多有探索。
记者9日从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方面了解到,目前在解决数字鸿沟问题上,上海有沪版方案——数字伙伴计划。该计划在上海市城市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由政府部门联合企业、市民、社会组织共同发起。
有研究表明,老年群体数字鸿沟主要以递进方式呈现接入沟使用沟知识沟3种不同指向。
据介绍,数字伙伴计划针对数字化程度不同的老人,开展三种不同方式的数字助老行动:随行伙伴计划,要求软件开发者关注特殊群体需求,让应用软件更适用;智能伙伴计划,倡导设备厂商研发更多适老化产品,让智能设备更智慧;互助伙伴计划,凝聚各界力量投入为老志愿服务,让人人都能参与。
比如,疫情防控期间,常常需要亮码。上海的随申办移动端推出了长者专版。人们打开该长者专版,会发现除了天气,随申码就医亮证(证照)坐公交几大主要服务以加大码的字体在手机屏幕上得以呈现。
又如,在上海黄浦区,该区科委联合街道、企业发布了智慧助餐、老年人用煤气用水智能监测等场景,让智慧养老模式飞入寻常弄堂里。
上海的一些养老机构,也纷纷开设智能手机学习班,一步步教老年人如何使用线上聊天软件,添加朋友、发朋友圈、建立群聊等等。
为何上海这座城市如此迫切地尝试让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这与其城市发展与老龄化程度息息相关。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上海市6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达533.49万人,占其户籍总人口的36.1%,早已过了三人行必有一老的阶段。
另一方面,在上海这座城市,市民出门基本不用带钱包,不论乘坐出租车,还是超市买菜,无一不是以手机支付为主。若老年人不融入数字生活,时常寸步难行。
如何让老年人拥有可获得的数字设备、可获得的数字服务和可获得的数字技能?这些都亟待全社会协力探索。
上海市民政局与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这两年也联合发布了一些诸如安全防护、照护服务、情感关爱等方面的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上海市民政局方面指出,随着技术的突破,智能养老服务产品的供给得到了丰富,但概念要转化为场景,让用户真正可运用,还需要进一步下功夫。(完)
本文标题:超1/3户籍人口为老年人上海尝试破解数字鸿沟难题
本文出处:http://www.dichanyanglao.com/news/news-dongtai/18352.html
本站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