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海外旅居已久的老一辈而言,他们能较好适应海外生活。居家、社区、养老机构等养老方式为老人们提供了多元化选择空间。
目前,部分发达国家的养老产业发展相对成熟、体系相对完善。如澳大利亚政府设有专门的养老资格评审组,该组织会对老人个人及家庭状况进行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为老人提供适合的养老建议。
澳大利亚养老院注重兼顾文化多元性与个体差异性。如一些华人较多的养老院,会举办春节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活动。同时,护理人员会尊重老人的个人习惯,如他们会记住华人老人更加喜欢温水、热水。
张京晶在一家墨尔本非营利性养老院做护士,在谈及老人海外养老时,她说:老人在环境适应方面也许并没有太多阻力,但需要克服生活习惯、护理细节等差异问题。作为私营机构,澳大利亚很多养老院由西方人经营管理,饮食偏西化,即使有中国菜,也很难做到老人期待的地道中国味儿,老人的中国胃难以得到满足。
老人短期记忆能力下降,长期记忆更加鲜活。在海外,老人们无法随时去熟悉的公园、约见老友等,其精神需求若长期得不到满足,可能会产生认知障碍、焦虑或抑郁等问题。因此,他们需要子女给予更多精神陪伴,生活琐事则可以交给专业护理人员。
在谈及华人护理时,张京晶说:很多老移民年龄比较大了,会有交流障碍,只能流利地说母语。华人面孔与口音,对他们来说更加亲切和放松,老人也更易于表达自己的需求。目前澳大利亚养老院缺少华人护士,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华人医护人员选择到养老行业工作,看到养老护理的职业价值与社会意义。
老人在海外生活一段时间后,确实会适应当地环境。对于不和子女居住的老人,其独立性本就很高,但其面临的问题依然存在。生理机能下降给他们带来的也许是对最初行为与环境的怀念与留恋,这会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他们需要更多的理解与关注。
本文标题:老人在海外且将异乡当故乡
本文出处:http://www.dichanyanglao.com/news/news-dongtai/19942.html
本站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