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杰佳通 > 新闻中心 > 养老动态五年蝶变|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绘制老有所养新蓝图

五年蝶变|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绘制老有所养新蓝图

时间:2022-10-23 22:25 来源: 作者:小佳 人浏览

石景山区在历史上是传统重工业区,因为产业问题,导致老龄化程度高、老年抚养系数高、空巢老人占比高,养老难题刻不容缓。五年来,石景山区坚持首善标准,直面养老难题,坚持改革创新,构建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四级三边十有养老服务体系,让老人食有所依、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老有所乐,交了一份温暖的养老民生答卷。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率先实现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

五年来,石景山区围绕改革试点这条主线,创新推动养老服务体制机制,先后制定下发了6大类20余份配套文件,实施开展开展国家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扎实做好国家级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失能老人康复关爱、居家养老精准服务、康复辅具维护保养等12项试点。通过整合闲置设施资源建成养老机构8家、街道养老照料中心9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45家,建成家庭照护床位300余张,完成家庭适老化改造700余户,每千名常住人口养老床位数达到8张,老有所养领域指数全市名列前茅。在全市率先实现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基本全覆盖。

围绕老年人的身边、床边、周边三边做文章,探索形成了十有服务模式,即营养助餐有补贴、独居空巢有巡视、居家适老有改造、家庭照护有喘息、失能康复有关爱、意外伤害有保险、照护技能有培训、精准服务有平台、医养融合有深化、康复辅具有租赁。十有模式基本满足了老年人就餐、助医、出行、照护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需求。

围绕办好老年餐桌,解决好老年人就餐难题,石景山区加快了全区社区养老驿站建设的步伐,翠谷玉景苑社区位置较偏僻,周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为补齐这一民生短板,石景山区将一处闲置的活动场所改造升级为占地面积500平米、建筑面积298平方米、设有照料床位8张的养老驿站。今年5月,被誉为最美养老服务驿站的石景山区翠谷玉景苑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投入使用,驿站的特色助餐服务深受周边高龄、独居等有需求的老年人欢迎,老年人或家属可参考每周菜单,灵活预约单天或一周助餐服务。

驿站通过引入专业养老机构,为老人提供全托、日托、就餐、助浴、助医、康复护理、心理咨询等专业服务,彻底解决社区养老难题,深受周边高龄、独居等有需求的老年人欢迎。同时,石景山区民政局还联合各街道科学划分辖区内现有养老驿站服务的责任片区,形成数据准确、信息有效的主体清单、责任清单和服务清单,积极指导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助餐基本养老服务,引导街道养老照料中心开展助餐等居家服务,截止目前,石景山全区新增老年餐桌39个

在推进三边十有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根据全区老年人口分布密度、社区地域面积等综合因素,通过整合闲置设施资源、新建住宅区配套建设、租赁无偿提供等措施,全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呈现了由少到多、从点到面的发展过程。

智慧养老助力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集中建立养老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做到一键呼叫、一卡写入、一网监管,对养老服务全过程实现了动态监测和闭环管理,做到留痕迹、有记录、可追溯,达到点线连接、线面融合,有效提升养老监管和服务质量。近年来,养老信息综合平台项目,整合26.2万条石景山区养老相关基础数据,绘制了一幅囊括537家养老服务场所的养老地图,实时监测着每一项为老服务全过程,紧密链接住了老人需求、社会资源供应和政府监管三个端口,实现养老服务信息一目了然,养老行业资源一站获取,养老服务监管一网覆盖,精准满足老年人个性化服务需求。

推行一键呼叫信息化服务项目。在全市率先推进智慧养老体系建设,通过建立一个平台系统、接入一批智慧终端、整合一串信息孤岛,实现了养老服务信息一目了然、行业资源一站获取、服务监管一网覆盖。从2018年开始,石景山分期分批组织一键呼叫大话机的安装调试,目前已为13800户三失一独一高老人家庭安装养老服务大话机,实现一键对接居委会、卫生服务站、养老服务驿站、999急救中心等11个服务终端,实现了居家老人服务需求实时响应。目前已累计提供服务超过96万人次,其中救命救急232人次;疫情期间向老人推送语音播报信息3万余条,收听知晓率达95.7%。

智慧养老平台还接入了一批智慧终端,老年版语音APP北京通e个人、刷脸吃饭终端机等等,将个性化、专业化、精准化的养老服务送到老人的身边、床边、周边。

长护险守护失能老人 让养老更有保障

上门护理服务真贴心,我这腰背疼的毛病好多了!在北京石景山区赵山社区的家中,今年69岁的孙学华正在卧床休养,她身旁身着工服的护理师按摩手法娴熟,孙阿姨的气色顿时好了很多。作为石景山区长期护理险试点的参保用户,孙阿姨可享受每月12个小时的机构上门护理服务。

▲服务机构专业护理人员为重度失能老人剪指甲

如今,被称为社保第六险的长期护理险,逐步走进大众生活中。北京在石景山区开展长护险制度试点,自去年11月起,试点范围从三个街道进一步扩大至全区,和孙阿姨一样享受长期护理的居民已达2700余人。

2020年9月,石景山区被明确为国家第二批长护险试点城市,在石景山试点,长护险制度提供每月约3000元的护理服务,基金支付水平总体上在70%左右,个人支付部分仅为二成或三成,参保户可获得清洁照料、饮食照料、排泄照料、卧位与安全照料、病情观察、康复护理等32项日常基本生活护理和与日常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服务方式分为机构护理、机构上门护理和居家护理。泰康养老和爱心人寿两家商业保险机构负责石景山区长护险试点日常经办工作,71家签约定点养老机构提供护理服务。

在石景山民族养老院,近三分之一老人为石景山区基本医保参保户,均申请了长护险。这一险种可为其承担每月1890元的护理费用,这些老人的退休金还能有结余。不论在石景山区医保局还是经办机构大堂,参保户送来的一面面锦旗分外醒目,长护险新政策普遍获得百姓点赞。

近两年,石景山区依托康复辅具社区租赁和长期护理保险两项国家级试点项目,推行的家庭照护床位建设工作,把机构的养老床位搬进了家中,让老人既可以感受到家的温馨,也可以享受到专业的服务。

石景山区通过整合本区各项养老服务资源,充分发挥特有的政策优势,依托康复辅具社区租赁和长期护理保险两项国家级试点项目,结合喘息服务、适老化改造、护理员培训以及精准化服务等项目经验及成果,优先为具有石景山区户籍、60周岁以上且居住在石景山区的,已纳入长期护理保险保障范围的老年人,提供居家照护环境适老化改造以及专业的家庭照护管理与支持等服务,帮助老年人及家庭解决居家照护难题。

探索医康养护新路径

针对老年人日常医疗保障的刚性需求,坚持养老照护与医疗保障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落实。目前17家养老机构全部通过独立设置医疗机构、配套设置医务站点、协议合作综合医院三种模式,适时做好床边诊疗,跟踪开展慢病管理,定期组织健康讲座,有效满足老年人的医疗健康需求。社区养老服务驿站采取与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签署协议、开设暖夕阳中医健康驿站专线等多种形式,拓展社区养老助医功能,促进专业医疗卫生资源与社区深度合作。

连续两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60周岁以上、肢体失能、经济困难的户籍老年人无偿提供6000元的失能康复服务包,逐户上门进行事前事后两次康复评估,逐人定制个性化康复治疗方案,每人开展不少于35次康复治疗,目前已为692名失能老人进行了14543次入户评估及康复治疗,实现了养老服务与医疗康复的有效对接,也强化了老年人身体机能的康复意识。

2019年,石景山区被确定为全国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区,已设立1个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平台,成立2家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旗舰店。今年7月,石景山区获批成为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第二批国家综合创新试点地区。膝部矫形器、电动轮椅、电动护理床、洗头机这些需要花大价钱买回来的康复辅具,如今在石景山可以便捷地租赁使用,率先为全区老年人、残疾人、伤病和失能等有需求人员就近就便提供康复辅助器具租赁、体验服务。符合条件的老年人还可以享受政策补贴。

设置养老服务机构综合责任险、老年人意外伤害险和长期护理险等3个险种,先后为辖区近15万人次户籍老人无偿购买配套险种,为老年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提供了安全保障,深得老年人赞许。

注重正规化管理,有力推行规范严格的服务监管新举措

对低龄健康老年人、家庭照护者、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持证上岗,必须参加定期专业技术培训与考试,累计已培训护理人员近千人次。

针对助餐、助医、助急、助洁、助康、助浴6类服务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规范》贯标培训和监督指导,并且纳入经常性的规范落实,做到一月一检查、一季一讲评、一年一审核,目前运营一年以上的养老机构参加市区两级服务质量星级评定率达到100%。今年疫情防控期间,所有养老服务机构运营正规有序,做到零差错、零事故、零感染。

从养老进阶到享老,五年来,石景山区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机构转型升级,拓展功能,通过科技叠加赋能、人文情感关怀,以及软硬件配套设施的加持,着力构建有温度、有质感的宜居养老网络。有效满足辖区内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进一步提升社会认知度及认可度,使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本文标签:养老金养老服务居家养老养老保险社保

本文标题:五年蝶变|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绘制老有所养新蓝图

本文出处:http://www.dichanyanglao.com/news/news-dongtai/20663.html

本站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我们删除。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