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民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编制的《“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简称《规划》)日前印发。《规划》明确要加强基本养老服务,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对于其中的亮点,本报邀请专家进行解读。
一、构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规划》:优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推动构建城市地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努力解决大城市养老难问题。
复旦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认为,“一刻钟”(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能有效解决社区养老的困境。彭希哲表示,社区条块分割使得资源的浪费与资源的短缺并存,也出现了养老服务市场参与和社会参与不充分、专业化程度不够、养老机构辐射能力不强等现象。在上海,相关部门建设了一个整合式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目标是资源整合、多元协同、供需匹配、数据融合,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形成一个圈,不论是提供服务还是接受服务,15分钟之内都能实现。
实际上,2019年上海就提出在城区打造“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如今,上海各区按照这一要求布局设施,既设立“集成式”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又推出长者照护之家、日间照料中心和助餐点,将养老服务网织得很细密。河南、云南等省份也都在着力打造15分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广东提出到2022年社区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基本建成。
二、统一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标准《规划》:制定并实施全国统一的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标准,开展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评估结果作为领取老年人补贴、接受基本养老服务的参考依据。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介绍,老年人能力评估是一个基础性工作。开展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梯度化保障政策,促使服务资源与老年人需求公平有效对接,也为进一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服务需求,提高养老服务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奠定基础。在2019年,北京出台了《北京市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实施办法(试行)》。目前,青海等省份也出台相关方案。今年4月,民政部透露将制定并发布老年人能力评估国家标准,统一开展老年人能力评估。
三、定期探访特殊困难老年人《规划》:以重残、失能、留守、空巢、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困难老年人为重点,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定期探访制度、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制度。
中国人口学会人口迁移流动与城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高向东认为,居家养老是大部分老年人首选养老方式,落实“定期探访”有重要意义。高向东建议,开展居家养老巡视探访服务,应做到普遍巡访和重点巡访相结合,对能自理的独居老人重点提供精神关怀、需求信息对接等服务;对需养老服务支持的独居老人,可依托养老服务驿站、养老照料中心等专业服务机构开展巡访,提供后续专业化服务。
一些地方对“定期探访”做出了规定。浙江杭州建立了社会救助对象定期探访制度:对高风险对象,在重大变故发生24小时内走访到位,平时每周走访不少于1次;对重点对象每月走访不少于1次;对一般对象每季度走访不少于1次。广东提出,到2022年以县为单位全面建立居家社区老年人定期探访制度,对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要达到100%。
来源: 快乐老人报
本文标题:《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加强基本养老服务
本文出处:http://www.dichanyanglao.com/news/news-dongtai/2270.html
本站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