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杰佳通 > 新闻中心 > 养老动态农村住宅式养老,为何推广难?

农村住宅式养老,为何推广难?

时间:2022-10-01 14:05 来源: 作者:小佳 人浏览
九九重阳,孝亲敬老。目前上海的老龄化程度已经超过36%,如何让更多的老年人老有所养,安度晚年,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这些年让老人在家门口养老,不离乡土不离亲,上海做了许多探索。在沪郊农村,住家式的养老模式,也开始试点,不过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种模式遭遇推广难,叫好却不叫座,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一大早,梅陇镇许泾村的"长者照护之家"里,75岁的宋风其和20多位老伙伴一起,做做手指操,活动活动筋骨。两年前,宋风其和邻居家四套民宅,被村里统一回租,打造成"长者照护之家"。宋老伯在自家房子里过上了养老生活。

这个"长者照护之家"由村镇两级财政出资900多万,设有49张床位,并购买专业的第三方养老团队来管理,针对本村老人,每张床位每个月收费2800元。但从2019年10月开放至今,仅有16位本村老人入住。

闵行区梅龙镇许泾村党总支副书记张静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许泾村有户籍的老人是782位,一般农民退休是1500到1600元这样子,然后小城镇跟大城镇退休也就在2000元出头。

收费看似不高,但与农村老人的退休金相比,还有1000多元的差额,像宋老伯,通过房屋租金,来补贴这个费用,但在农村,能接受这个观念的老人,并不多。

闵行区梅龙镇许泾村"长者照护之家"院长孙君雷说,其实以房养老是能够解决的,但是这些老人们心底都很善良,把收来的房租,都给了子女。

像许泾村这样的乡村"长照",本应以本村老人为主,但床位空置率达7成,每年光运营成本,就要亏损近八十万元。得到村里的允许,"长照"接收了一部分市区来的老人入住,每月收费5000多元。
与许泾村的"长照"相比,浦江镇东风村的长照,入住率一直接近满员。由6栋三层楼农民别墅改建而成,定价实惠,失智失能老人也可收住。不仅吸引了当地老人,还有不少城市老人在此颐养。

不过,80后院长富裕磊坦言,哪怕一床难求,目前也很难做到收支平衡。他给看看新闻Knews记者算了笔帐,每年60万元房租,150多万元的人工、餐费、维护等成本,再加上入住的老人大多是失智失能老人,照护的难度和成本更高。

闵行区浦江镇"东风长者照护之家"负责人富裕磊说,目前针对浦江镇的本地老人收费,是比较低的,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老人,他们只收到3500元左右。

去年下半年,闵行区对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举办的养老机构、长者照护之家,收住对象为本地老人的,在市级补贴1万元的基础上,区级再给予每床4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贴。不过,像东风长照这样的民建民营机构,目前还不在补贴范围中。

闵行区养老机构管理中心副主任钱雪婷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目前还是对于村集体经济举办的会有补,后续我们还会进行政策的研究和制定。

农村老人的收入较低,对价格十分敏感,增加市区老人的数量,又违背了农村建设养老设施的初衷。另一方面,在长者照护之家的相关政策中,并没有对农村地区做出倾斜,

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社会资本和专业机构参与农村养老的积极性。"嵌入"在农村的长者照护之家,如何真正惠及农村老人,市人大代表屠涵英建议,因地制宜地制定实施与管理要求,扶持政策要落细落地,需要多方合力。

从老人方面,怎么样给他灌输这些现代的养老理念。另外政策上面有一个平等的对待,拿到同样的资源,怎么样对老人更好,这个才是我们评判的标准。

嵌入式养老模式,通过盘活农村地区养老资源,让农村老人享受到与城区老人一样的专业养老服务,从而提升农村老人晚年的幸福感。在推广过程中,如何转变农村养老观念、提供细化的政策扶持,引入社会资源的活水,都需要多方共同努力,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本文标签:养老金养老服务居家养老养老保险社保

本文标题:农村住宅式养老,为何推广难?

本文出处:http://www.dichanyanglao.com/news/news-dongtai/7444.html

本站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我们删除。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