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居家养老服务,看看南昌怎么做!
时间:2022-10-01 14:21 来源: 作者:小佳 人浏览
今天上午,
《南昌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贯彻落实情况
新闻发布会顺利召开!
南昌市自2004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逐年增加,老龄形势日益严峻,呈现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未富先老化四化叠加趋势。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2019年,经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通过、江西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批准,《南昌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去年12月17日颁布,今年1月1日起施行。
全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市人大的高度重视、市政府的高位推动和各县区各部门的共识共为下,按照《条例》精神和要求,强化政策创制,完善服务设施,扩大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优质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贯彻落实条例阶段性工作情况如何呢?
一起来了解下吧!
强化三大保障
一是政策保障更优
市级层面:根据《条例》精神,积极完善落地政策,明确了设施建设、财税支持、运营管理、质量提升、医养结合和人才队伍建设等举措,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落实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围。
县(区)层面:各县区政府结合实际,相继制定了贯彻落实《条例》的具体政策。
乡级层面:加大政策宣传引导,印发宣传册500本,通过召开会议、座谈、调研等形式组织开展《条例》的宣传培训。2019年12月,市政府会同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宣传、解读《条例》,营造尊老、孝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资金保障更实
制定了《南昌市养老服务事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了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及运营补助、居家养老服务补助和养老服务人才补助的申报条件、申请流程、资金来源等内容。2020年,市级财政共安排5700万用于养老服务工作,其中2900万元用于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2000万用于开展助餐服务,800万用于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运营补助。2019-2020年,我市共安排市级福彩公益金5850万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示范性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建设、开展全市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等工作。
三是设施保障更全
全市共有城乡各类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27家,其中,各类养老机构121家、城镇设施319家;农村颐养之家787家,建制村覆盖率达70.07%。全市配建养老服务用房项目共计76项,配套居家养老服务用房面积总计10.18万平方米。各县区通过资源整合,将闲置的医院、学校、活动中心等转变用途,改造成养老服务机构。2019年共建成42个社区养老服务站,打造家门口的养老院,为居家老人提供专业化上门服务。
创新三大模式
一是运作模式项目化
家庭养老病床和适老化设施改造被列入全市重大重点项目,将政府购买服务与两大重点项目共同推进。解决南昌市80周岁以上重度失能老人在家护理难题,改善失能老人及其家庭成员生活质量,深入推动医养结合。下一步,将在全市范围内选择符合条件的五类人群开展家庭适老化改造和家庭养老病床配置工作。
二是发展模式品牌化
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印发南昌市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试行)支持政策、企业责任清单的通知》;编制了城企联动专项规划;联合养老企业研究合作协议,明确收费价格,解决养老机构住不起的问题。制定养老服务企业推荐清单,确定十家单位作为首批运营企业,各县区通过直接签订合作协议委托清单内企业连锁运营管理养老服务设施。已有3个在建项目(共5600张床位)获得国家每张床位2万元的建设补助。采取1+N养老模式,以专业化、护理型养老服务机构为1个核心,与N个社区养老服务站组成联合体养老模式,交给一家企业运营管理,提高品牌效应,降低运营成本、服务价格,提升服务质量。我市高新区以1+5+X社区邻里中心建设为契机,将辖区内麻丘镇敬老院与新建社区养老点交由一家机构统一运营,有效促进养老服务品牌化、连锁化发展。
三是管理模式精细化
采取政、银、企三方合作方式,建设一中心、多平台、N站点、全覆盖的智慧养老平台,设置九大服务模块,形成市级统筹指导、县区监督管理、乡镇服务运行、社区采集信息四级互动体系。开通12349服务热线,为全市老人提供助医、助浴、助急、助行等20助服务;研发设计尊老卡,将金融科技融入养老服务,提高资金发放使用效率,推动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目前已经完成了34.7万老年人信息数据录入、3万余人次评估,已在智慧养老平台完成48项需求测试。目前在安义县推行试点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模块,已经为老人进行了497次服务,接下来将向全市推广。
突出三大重点
一是留得住乡愁
着重发展农村养老。截至9月,全市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有787家,提供助餐等服务的设施714家。统一了农村颐养之家名牌标识、建设指导标准、工作人员职责、安全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厨房卫生管理制度、运行成本管理制度等。
明确农村颐养之家基本设施应具备三室一厅一厨一卫一所,建筑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2020年,我市通过公开招投标,为600个颐养之家配置十件套:一台冰箱、一台空调、一台电视、一个蒸饭箱、一台消毒柜、一个食品留样柜、一套摄像头(3个)、一块标识牌、一套餐具(20个)、一套厨师制服(2件),推动农村颐养之家标准化建设、规范化运营、优质化服务。
对农村年满60周岁以上的分散供养特困老人、低保老人,年满70周岁以上农村留守失能等困难老年人发放助餐补贴,补贴不发放至个人账户,而是按月据实拨入运营机构或村、组自行经营的集体账户上。按照每人每月原则上不低于400元的标准,在个人自缴不少于50%的基础上,由市、县(区、开发区)两级财政各补贴100元,不足部分通过乡、村自筹和社会捐助解决。
二是留得住人才
着重打造服务队伍。提升养老软实力,组织开展养老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对养老管理人员、护理员进行培训并对考核合格人员发放老年人健康照护专项能力证书,2019年培训216人。加强农村老年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老年协会、村民理事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作用。鼓励成立为老服务社会组织,支持社会组织、养老企业等机构参与政府购买服务和养老服务设施运营。
三是留得住时间
着重推动互助养老。通过志愿互助,储存养老时间,以时间换服务、换实物。采取政府补助、老人自助、亲友赞助、邻里互助、社会捐助的五助模式推动农村颐养之家可持续运营。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在养老服务队伍建设、联系服务留守老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中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农村养老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优先解决农村特困人员和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照料护理服务需求。
相关问答
问
1.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现在对南昌市居家老年人的优惠政策有哪一些?
答: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市逐步构建兜底有保障、普惠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养老服务体系。同时,向具有南昌市户籍并居住在本市的居家老年人提供7项基本公共服务。一是为老年人免费提供定期体检服务;二是为分散特困供养老年人、失独老年人、70周岁以上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老年人、80周岁以上的失能老年人和获得市级以上劳动模范称号、县级以上见义勇为荣誉称号或因公致残的老年人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200元的标准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三是为70周岁以上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四是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老年人、特困供养的老年人和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中的老年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所需个人缴费部分提供全额补贴;五是对特困供养的老年人,根据其自理能力评估确定的类型和等级,给予相应的护理补贴;六是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七是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提供每月不低于2小时的居家养老服务。
问
2.政府对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扶持举措有哪一些?
答:随着养老服务市场的全面放开,我市积极培育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举措,今年8月份我市出台了《南昌市养老服务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洪民字〔2020〕89号),在文件中明确了对按规划和标准建设的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每个补助10万元;建成后为老年人提供服务达一年以上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按分类分别给予3-5万的运营补助。2020年通过以奖代补形式,安排700万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级评定工作,对于达到3A、4A、5A标准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分别给予10万、20万、30万奖励补助。同时,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税费减免。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使用水、电、燃气、有线电视、固定电话、宽带网络等,按照居民生活类价格标准收取费用,实行阶梯收费的按照最低标准收取,免收或者减半收取有关初装费。
问
3.我们知道养老护理人才的不足一直是制约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一个短板,在加大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力度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答:人才兴则民族兴,人才强则国家强。养老护理人才关系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有:一是入职奖补。2020年,我市实施养老护理员入职奖补,对在我市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连续从事养老护理岗位工作满3年的护理人员结合学历进行奖补,全日制本科以上奖补10000元,全日制大专奖补8000元,全日制中专奖补5000元,所需资金由县区财政承担。二是提升养老软实力。组织开展养老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对养老管理人员、护理员进行培训并对考核合格人员发放老年人健康照护专项能力证书。三是实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领头雁计划。南昌市民政局即将开展对有需求的低收入人群和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管理人员、志愿者开展免费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到2021年,养老护理员岗前培训率达到100%。
问
4.南昌市自2019年起,以1+5+X社区邻里中心建设为契机推动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去年打造了40余个示范点,群众反响很好。今年的建设计划是什么?目前进展如何?
答:我市自2019年起,率全省之先启动了1+5+X社区邻里中心建设,以此为契机推动养老与医疗、教育、文体、商业等服务设施集中布置、资源共享。投入资金近2亿元,统筹利用各类资源近40万平方米,成功打造了42个社区邻里中心示范点,初步构建了便民、惠民、利民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形成了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得到了居民群众的点赞。
在去年成功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市委、市政府持续高位推动,将社区邻里中心建设工作纳入了城市建管十大提升行动和市政府2020年度十大民生实事项目,明确了从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推进150个社区邻里中心点位建设,其中今年年底前要建成125个点位。按照第二季度抓前期筹备、第三季度抓进场施工、第四季度抓完工验收的三步走思路,我市社区邻里中心建设工作正平稳有序推进,整体进度基本符合预期。截至目前,150个点位已全部立项,7个处于设计阶段,已开工点位143个,年度开工率超100%(总开工率95%),已建成35个社区邻里中心,年度完工率达28%(总完工率23%),预计11月底前,今年的125个点位建设任务将全面完成。
问
5.听说我市正在积极建设养老志愿服务时间银行体系,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
答:养老志愿服务时间银行是指政府通过政策设计,鼓励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按一定的规则记录储存服务时间,当年老需要时可提取时间兑换服务的一种养老领域的志愿服务模式,是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理念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具体应用,是发展互助养老的重要方式,可以缓解养老服务力量不足的矛盾,扩大社会参与。
我市将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确定为养老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有限的养老服务供给合理配置,专业化较强的养老服务(如助医、助浴、助餐、护理、开设家庭病床、安宁监护等)交给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承接,一般的养老服务(如助急、助洁、助购、助行、助乐、助学、探望、陪聊等)主要依托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形成自行购买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服务、享受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接受时间银行互助式养老服务的三位一体的综合养老服务保障体系。
时间银行服务对象为: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人、存有时间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时间银行志愿者分为个人志愿者、团体志愿者。时间银行服务项目包括:助急、助洁、助购、助行、助乐、助学、探望、陪聊等等专业性要求不强的养老服务,并进一步拓展服务项目,延伸服务范围。同时,丰富志愿服务时长的奖励机制和兑换机制,志愿服务时长既可以兑换服务,也可以兑换物品和补贴。
目前,我市正在积极搭建市、县、街道及社区的三级时间银行管理体系,依托市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建立全市统一的时间银行信息管理平台,以我市与建行共同推出的尊老卡为载体,开设专门的时间银行账户,实现志愿者和服务对象注册、需求发布、服务过程、时间存入及转移、服务评价等严密、便捷管理。从市级福彩公益金中安排部分资金委托市慈善总会设立时间银行专项基金,用于为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人发放服务时间,化解时间银行运行风险;同时,积极制定完善全市统一的时间银行运行系列标准和规范,在全社会形成以志愿服务为核心、互帮互助、共建共享的时间银行养老服务体系。
来源:南昌市民政局
本文标签:养老金,养老服务,居家养老,养老保险,社保,
本文标题:保障居家养老服务,看看南昌怎么做!
本文出处:http://www.dichanyanglao.com/news/news-dongtai/9231.html
本站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