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社区养老,如何让老人更幸福?
时间:2022-10-01 14:23 来源: 作者:小杰 人浏览
由厦门和欣社工服务中心驻点运营的集美区锦园幸福院里,社工与老人们谈笑风生。
和欣社工组织助老志愿者在节日、老人生日等重要日子走访慰问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困难老人,赠送小礼品,进行精神慰问,了解掌握老年人的情况需求,及时帮困解难。
白天和街坊邻居一起活动、吃饭,晚上再回到家中与子女团聚……近年来,这种不离亲、不离家、不离群的居家社区养老模式越来越受到老年人及家属的青睐。
老龄化水平14.13%的厦门也不例外,作为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的试点城市,厦门市正针对养老方式的主力军居家养老,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打造家门口的养老院,在满足吃住等基本养老需求外,将专业化护理、医疗服务送上门,让养老更有品质。
家门口养老,全家都安心
6日上午,将母亲送到离家不到200米远的思明区嘉莲街道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后,马先生安心去上班。老人腿脚不便,虽可自理,但白天让她独自在家,一家人还是不太放心。请个靠谱的保姆很难,送去养老院不忍,老人也不太乐意。现在挺好的,就在家门口,有人陪伴照料,还提供餐食,晚上接回家,跟在家养老差不多。马先生说,这里人多热闹,老人家挺喜欢。
集美区灌口镇双岭村75岁的杨桂英老人,每天都准时到村里的幸福院打卡,参加由社工组织的做操、跳舞、唱歌等多项文体活动。在她看来,居家养老,让她老有所乐,没有了那种孤独感。老人离家养老,就相当于老树拔根,会加速衰老,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就会逐渐消减。双岭村幸福院助老员、厦门和欣社工服务中心驻点社工陈秀治说,一开始,老人不太信任幸福院,他们就运用打卡上班机制,通过场馆恒常服务活动、小组互动、入户探访、个案咨询和社区活动等方式开展服务,增强老年人对幸福院的了解,充实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她能明显感受到,现在来到幸福院的老人越来越多,老人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在厦门,越来越多的老人在居家社区养老中心和幸福院找到家的感觉。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街(镇)养老服务照料中心34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361个、农村幸福院117个、村改居幸福院54个。
让老人在‘家门口’养老,老人安心,子女放心!厦门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白锦焜说,尽管厦门持续加快建设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但无论是覆盖率还是布局均衡度,都还有较大的潜力需要挖掘。
他表示,厦门将继续加大用地用房供给,不断提高养老基础设施覆盖率,同时加大实施老年人助餐配餐工程。到2020年底,全市每个镇(街)将建有1个以上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每个居委会建有1个居家养老服务站,每个建制村拥有1个以上农村幸福院,实现全市养老基础设施100%全覆盖,让更多老年人不出社区便可安享晚年生活。
引入专业机构,满足多样需求
自从社区有了专业的湖里霞辉照护中心后,湖里区吕岭社区年过七旬的林阿姨终于不用再为照顾家中百岁老母感到发愁。忙不过来时,就请社区照护中心照护老人,从家里走过来不过十分钟,既省心又放心。她说。
2018年10月开业的湖里区霞辉照料中心,依托的是吕岭社区引进的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厦门市湖里区霞辉老年社会服务中心。这里不仅有专业的医护团队,更整合了社区原有的敬老餐厅、居家养老服务站,通过一体化运营管理,为社区老人提供一站式生活照料、康复护理、专业医疗、文化娱乐、科学餐饮、精神慰藉、居家修缮、上门护理等综合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许多家庭在长期护理、医疗需求等方面面临困境。厦门市鼓励专业机构嵌入社区延伸服务,将机构养老、社区服务等多方功能优势进行融合,共同破解老问题。近年来,厦门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进德善堂、老来俏、和欣社工等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社工机构,为社区低保、特困供养等群体提供兜底养老服务。这些专业机构再链接加盟商家服务资源及其他志愿者团队,实施助老员+社工+义工的模式,开展兴趣学习、生活照料、家庭病床等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
白锦焜表示,在推进医养深度融合、完善老年人关爱体系的同时,厦门也大力支持和推动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和培养工作,并依托厦门医学院、厦门东海学院等院校,开展养老医护学生的定向培养,今年还将养老护理员、老人照护、病患陪护列为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和重点职业(工种),畅通养老护理员晋升渠道。
为了让老年人生活更美好,厦门市还探索出互联网+养老的智慧养老新模式,形成一对多模式,让家政、物业、餐饮、物流等都可以加入养老服务,催生了更有活力、创造力的市场单元。如,厦门市市民养老服务中心自主研发的i欢孝App,整合了各种市场化的养老服务资源,涉及医疗康复、生活照料、精神娱乐、养老咨询等类别,让居民像逛淘宝一样购买养老服务,为家中老人及时送去关爱。
适老化改造,把养老院搬回家
最近,湖里区金南园小区金盛里21号楼的业主都很焦虑,加装电梯的计划可能要因为规划问题而泡汤了。好多业主都是老人,有的都70多岁了,真希望部门能到现场看看!业主小叶说,解决不适老问题,首要问题就是加装电梯,解决老年人的出行问题。
上楼难,出行难,的确已成了很多老年人及其子女的‘心头病’。嘉莲街道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工作人员荀雅茹说,很多老旧小区没有电梯,不仅老人出行不便,也给助老员、护理员上门服务增加了不少困难。老人需要急救时,尤其麻烦!
从2017年起,厦门就开始大力推动在神山三航小区等近40个老旧小区改造中纳入适老化改造内容,同时对空巢、残疾、失能等特殊老人家庭进行改造。以防滑砖重新铺设地面,增加马桶扶手等无障碍设施,并对电线进行重新布设覆盖……家里经过适老化改造后,神山三航小区住户黄美英再也不担心被电线绊倒,如厕时起立也不再费劲了。
解决小区和住宅‘不适老’问题,把养老院‘搬回家’,织就一张覆盖城乡的老年人家庭安全网,已是当务之急。厦门和欣社工服务中心总干事陈跃腾认为,适老化改造应该根据区域居家养老需求,从硬件到软件进行通盘考虑。
厦门市政协委员、湖里区霞辉老年社会服务中心创始人林佩芬认为,居家养老中的不适老环节,还体现在家庭给付能力不足等方面。现在居家养老,月均6000元的护理费已算很低,可一些企退人员的退休金只有3000多元。
她建议,政府要对居家养老做一个长期规划,普及健康的老龄化观念,探索社区互助养老、时间银行等服务模式。同时,要从途径和管理上突破,解决医养结合的医保支付问题,打通养老、医疗和社保的政策通道,把养老机构的政策扩展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给予建设补贴、医保政策等支持。
饭菜好不好吃、贵不贵,老人夜里生病谁来帮忙,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白锦焜表示,厦门市将积极融合多方资源,将更多更好的养老服务辐射到居民家中,确保老人们的需求得到满足。在厦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绝对不是‘盆景’,而是为老年人遮阴挡雨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