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代表: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时间:2022-10-01 14:27 来源: 作者:小佳 人浏览
健康养老问题与民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息息相关,也是两会的重大民生议题。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总裁李燕认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问题,也是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应有之义,作为一种重要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受到政府高度重视和推广。
借助互联网技术优化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人口老龄化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底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将近1.8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2.6%,我国正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经过多年建设发展,我国初步建成了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李燕说。她同时指出,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目前仍面临一些问题:一是养老服务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二是养老服务供给资源不平衡,目前多以提供日常生活服务为主,缺少专业化的精神文化服务;三是养老服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且专业人才短缺;四是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不足。
对于如何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李燕分别从制度建设、人才培养、社会参与、拓宽养老金渠道、新技术运用等方面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加快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完善政策规定,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法可依。
二是完善社区养老文体设施建设,优先发展社区老年教育,丰富老年人业余文化生活。
三是建立专业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议对专业人员按不同的要求进行知识、技能培训,按培训技能考核的等级从事相应等级的服务,做到持证上岗,提高专业化水平。
四是拓宽养老资金筹措渠道,形成多元化和多渠道投入的发展机制。除政府出资外,建议引入专业社会服务企业或组织参与运营,通过设施保障、财政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形成多层次、多途径、多渠道的投资发展机制。
五是运用新型互联网技术,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通过物联网、互联网相结合,可实现远程看护,老年人也可通过网络足不出户获取相应线上线下服务。建议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针对老年人实际需求,不断开发优化适合老人居家养老的互联网产品和服务。
公众急救知识匮乏推动普及心肺复苏技术
李燕还带来了加速心肺复苏急救知识的全民培训和普及,提高急救设备在人流密集公共场所配置的普及率的建议。她表示,猝死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尤其是近年来中青年猝死事件时常见诸报端,令人倍感痛心。
据保守估计,我国每年约有54.4万人发生心源性猝死,相当于每天约1500人,每分钟约1人因心脏骤停而离世。
大量医学研究数据显示,当心脏猝死发生时,抢救的黄金时间仅有4分钟。其中,倒地1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救活概率为90%;2分钟内为60%,4分钟内为40%,8分钟内为20%,超过10分钟救活概率几乎为零。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我国90%以上的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外,救护车、专业医师短时间内无法到达,而公众遇到心脏骤停患者时往往束手无策。
公众缺乏急救知识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严峻现实问题。建议按照‘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从以下几个层面尽快补齐短板。李燕说,一是推进急救知识进校园,将急救知识纳入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从中小学开始将其作为生活必备技能予以掌握。二是推进急救知识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加大对普通大众的培训,并确保对同一批次人员开展二次培训、三次培训,熟练掌握急救技能,避免遇到意外时的慌乱和不敢救。三是培育壮大专业急救公益志愿队伍,提高上述人员在人群中的分布率,保证人们在需要急救时能够更容易得到专业救助,为医疗救治赢得时间。
此外,李燕还提出,应提高急救设备在人流密集公共场所配置的普及率,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提高我国各大城市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普及率,尤其在地铁、火车站等人群密集场所,可借鉴消防设施的配置方式优先配置AED设备并设立明确标识,以便随时取用。
建立高标准健身、游乐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全民健身、休闲、旅游成为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民健康的大背景下,盈利性游泳馆(含婴幼儿游泳馆)、健身休闲场所(含儿童游乐场)大批量出现。伴之而来的是因行业监管不严或监管缺失所导致的游泳池水质不达标,健身休闲场所空气质量差、卫生不达标等问题,导致想要强身健体反受其害,健身效果适得其反。
李燕举例说,近年来,游泳池水质不达标问题突出,尤以尿素超标、三氯甲烷、余氯超标最为严重。游泳池水直接接触人体皮肤,高浓度尿素会刺激皮肤、眼角膜,易引发红眼病、中耳炎、真菌性皮肤病。三氯甲烷为潜在致癌物,可引起肝肾、肠道肿瘤。余氯刺激呼吸道,可引起急性肺水肿,浓度高时可麻痹呼吸中枢神经。
李燕建议,修订《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根据社会发展情况适时增加公共场所的定义范围,明确将健身休闲场所(含儿童游乐场)纳入公共场所管理,并制定上述场所的高标准卫生标准和管理要求;对标国际标准提升国内游泳池水质标准;持续加强对上述场所的政府监管力度,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身体健康。
同时,应尽快将营利性健身休闲场所(含儿童游乐场)纳入公共场所管理范围,建立高标准《健身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儿童游乐场卫生管理条例》,对空气质量标准、通风、噪音、消毒等进行严格管理。
游泳池、健身场所(含儿童游乐场)作为盈利性机构,在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更要努力承担自身责任,充分保证空气、水质达标甚至高于国家标准、国际标准,为消费者切实提供安全舒心的休闲运动场所。李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