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随身、家居和外部的智能设备越来越多;资讯中,各个领域的智能设备解决方案频繁见诸媒体报道;生活中,网络无处不在,AI(人工智能)也不再像科幻电影中一样遥不可及……年轻人开始给父母购买智能设备,希望以此来减轻老年人的家务负担,满足更广泛的生活需求。与此同时,人们也在关心一个问题:如果AI可以代替人力,那么是不是可以指望它来帮忙养老呢?
新型养老期待高
在去年几乎一整年的时间里,徐徐都在考虑辞去北京的工作,回天津生活。因为单位挽留,也因为待遇优厚,她总是拿不定主意。今年因疫情来袭而居家隔离期间,对她很好的奶奶突然生病,全家人一度准备送奶奶去做手术。她没再犹豫,正式辞职了。我父母的年纪也大了,一个常年高血压,一个腰椎间盘突出,都需要长期静养。我当时的想法是不能叫他们再去伺候老人了。出于多种因素的考虑,奶奶一直没有入院。她做主给奶奶请了保姆,自己也常去陪伴、照料。
在照顾奶奶的过程中,徐徐有了一种突然长大的感觉:老年人是很依恋年轻人的,我去了一推卧室门,就能看见奶奶在床上偏着头,用力往我这个方向看;哪怕她小半天都不说一句话,我要走的时候,她总会说‘我的大孙女要走了’,然后叹一口气。每次都这样,我心里挺难受的。她开始设身处地地考虑父母的生活需求。母亲拒绝使用扫地机器人,她重新买了集尘系统位置较高的机器人;父亲总忘记吃药,她就买了有计数程序的小药盒,还让智能音箱每天提醒他到点吃药。智能产品越来越多了,而且会考虑到人们方方面面的需求。我对智能养老还挺期待的,如果能让老年人的生活更便利、轻松,那我们照顾老人的晚辈也就轻松很多了。
规划养老要趁早
在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19岁至35岁占56.27%,36岁至50岁占27.33%,51岁至60岁占9.65%,61岁至70岁占4.82%,其他年龄段占比极低;在学历层次方面,本科学历占44.05%,大专学历占27.01%,硕士占21.54%,其他学历层次占比较低;在月收入水平方面,万元以内占比超八成(83.61%),万元以上占16.39%。
调查显示,36.66%的受访者在19岁至40岁期间开始规划养老生活,32.48%的受访者在41岁至59岁期间开始规划养老生活,15.43%的受访者在60岁以上才开始关注养老规划问题,15.43%的受访者从未考虑过此类问题。大部分受访者很早就开始规划养老,年青一代受访者对养老问题的关注度较高,这可能与我国传统的养老储备意识有关。
社区互助前景好
在被问到更倾向于选择哪一类养老方式时,36.98%的受访者倾向选择传统养老机构养老,31.83%的受访者愿意选择互助抱团养老,15.76%的受访者倾向于选择传统家庭养老,15.43%的受访者更倾向选择社区互助的居家养老。从整体来看,支持传统养老方式和支持新型养老方式的受访者比例接近,说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养老方式持开放、包容的态度。
对于自身晚年生活的担忧,五成受访者的注意力集中在腿脚不灵、生活不便(53.05%)和遭受病痛苦痛(52.41%)等健康方面,三成受访者主要担忧钱不够用(36.66%)、医疗服务跟不上(32.48%)以及空巢独居的孤独寂寞感(29.58%),两成多受访者担心的问题是子女照顾不了自己(27.97%)、缺少志同道合的朋友(25.72%)、生活单调乏味(24.76%)、活动场所有限(20.90%)、需要照顾伴侣(20.58%)等等。在所有选项中,对得不到社区工作者帮助的担忧占比最低,仅为7.07%。疫情期间,社区组织的管理、服务能力得到了集中检验。这也提升了居民对社区工作者的信赖程度,为社区互助养老的推广普及打下坚实的基础。
医疗健康受瞩目
智能服务需求多
近年来各类旨在提升生活服务质量的智能产品不断涌现,智慧养老会成为全新的未来养老模式吗?59.17%的受访者给出了肯定的答案,17.68%的受访者持否定态度,23.15%的受访者则对此没有把握。智慧养老能否取代现有的养老方式,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居家或者社区养老模式,这是由智能养老的硬件普及度和服务人性化的程度决定的。
在受访者看来,老年人对智能服务的需求按照迫切程度排序,依次是:
见图1
医疗服务,仍然是智能养老领域最受关注的问题。从目前的实践结果来看,网上挂号、网上问诊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远程获取医疗服务的需求,但老年人对人机互动模式的操作还不习惯,相关界面也缺少对老年人视力退化、情绪焦虑等特殊需求的关怀。如果想要通过智能产品满足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那么,方便快捷的流程应该和健康服务的品质同等重要。
科技还需人性化
受访者对一些适合老年人日常生活使用的智能设备的认可度如何呢?
见图2
用于检测血压、血氧、血糖指数的家用医疗设备最受瞩目,其中的主要原因固然是出于老年人对健康监测的需求,也有一部分原因在于防疫需求强化了人们对健康指标的重视程度。在功能相似的家务机器人中,擦窗机器人的认可度高于扫地机器人,说明高层居住环境催生了新的生活需求,而扫地机器人作为比较普及的家用产品,对部分老年人来说仍存在着一定的负担感,或者是主观上不愿意接受,或者是使用中遇到障碍。
68.17%的受访者认为,当前的智能产品开发重视老年人的需求,但在操控性方面没有考虑到老人群体的特殊性;19.94%的受访者认为智能产品的开发已经足够重视老年群体的需要与特殊性了;11.89%的受访者认为相关技术完全忽略了老年人群的需求与特殊性。如果智能产品在开发过程中缺少人文关怀,那么智能养老就只能停留在概念层面,无法真正落地扎根。
养老系统该做啥
随着智能养老设备和服务的多元化、细致化、人性化发展,集成环境传感、活动监测、随身设备、家居管理以及信息处理中心和网络应答平台等服务的智能养老系统正在日臻完善。
人们对智能养老系统有怎样的了解与期待呢?57.56%的受访者听说过智能养老系统,但不是很了解;23.15%的受访者听说过智能养老系统,也有一定了解;19.29%的受访者则从没听说过智能养老系统。
如果有条件配备安装智能养老系统,那么受访者希望用它解决哪些老年人的生活问题呢?61.41%的受访者希望进行身体指标监测,随时掌握人体健康的数据,与社区医院和子女互联;61.09%的受访者期待危急情况报警功能,与社区医院、居委会、物业和子女互联;54.98%的受访者认为需要医生在线诊断,为老人看病开药;45.02%的受访者认为通过系统提供家政服务,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帮助;42.12%的受访者认为对老人的位置进行定位也很重要,有助于监护者随时查看老年人的活动信息。
消费分级应合理
42岁的张赫说,自己和同龄的亲友最常说起的就是退休和养老的话题。现在的他距离晚年生活还很遥远:去年夫妻俩把孩子送进大学校门;今年妻子打算做个小手术……所有这些,都需要他和妻子继续奋斗。
感觉还是累,力不从心。我们单位和我差不多大的都害怕体检,一检查你准有毛病,说不定还是大病。张赫和妻子白手起家,赚下了一套百余平方米的房产和一间小公寓。可他也有后悔的事,就是没提早买商业保险,现在再买,要根据体检结果提高收费标准。
张赫认可智能养老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他担心的是和现在的生活水平相比,晚年的生活水平难免会下降:智能养老省人工费,肯定也产生其他开支,就像现在网络消费,你买了东西问你买不买会员,买了会员问你要不要升级服务……到时候大家按什么白金、钻石分出好多档次,有些服务你就是看得见却买不起,可不成了‘老大徒伤悲’吗?
费用该由谁买单
从受访者的反馈来看,人们对智能养老系统的应用普遍持乐观的欢迎态度。但养老问题往往受制于经济实力,在智能养老系统的费用该由谁买单上,受访者各持立场。33.12%的受访者认为应由政府、家庭、企业共同承担;28.30%的受访者认为应由社区或养老机构承担,个人付费租赁使用;23.15%的受访者认为应该作为社会福利;11.58%的受访者认为服务可以由企业提供;仅有3.85%的受访者愿意通过个人购买享受智能养老系统。
假如社区建立较完备的智能养老系统,需要个人支付一定费用接入系统,受访者和家人是否认可?
见图3
值得注意的是,全部受访者无一持非常反对立场。这说明人们基本认可为养老付费,但对付费能够买到怎样的服务还不确定,因此存在着一定的忧虑。
让养老省心省力
53.05%的受访者认为智能养老可以作为人力养老的有效辅助手段;23.79%的受访者认为智能养老可以由机构或社区、资金、人力共同构成未来的养老体系;19.61%的受访者认为智能养老没有足够的实际效用;3.55%的受访者认为智能养老可以替代人力养老。
大多数人认可智能养老的效用,同时也希望智能养老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融入整个养老体系中,从而带给老年人群更多的便利与福利。对于在发展智能养老产业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受访者也有一定的担心,比如平台过多导致信息无法互通(43.09%)、个人隐私信息泄露(49.84%)、老人的个性需求被忽视(53.70%)等问题。而受访者最担心的问题,莫过于整体费用过高而无法承担,或者消费分级、差异过大。
消费者分化、消费分级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分级带来的不一定都是坏消息,只有给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更自由的选择,才能让更广泛的人群都能享受到科技进步的成果。现代人有意愿购买市场化的智能养老产品和服务,使其与基本的福利性养老产品形成互补,同时也希望相关机构和平台能够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不仅让生活更智能,也让消费更放心,让使用更安心,让养老更省心。
本文标题:智能养老,公众有何期许
本文出处:http://www.dichanyanglao.com/news/news-dongtai/9806.html
本站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