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度上来说,现在所有的人老了都会有养老金,关键是要缴纳养老保险。退休金的概念自从2014年10月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开始缴纳养老保险,2014年9月按照老办法退休人员的结束,退休金的概念完全被养老金所取代。
按照过去的老制度,要享受退休待遇,不只是农民老了没有退休金,就是很多在企业工作的人,在机关事业单位从事编制外工作的人,乡镇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工作的人,都无法享受到退休金。其主要原因是,按照当时国家的规定,要办理退休,必须是连续工龄满10年以上,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职工。
当时可以称为职工的只有国有企业、县以上集体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就是大家说的国家职工,所谓国家职工,就是国家承认连续工龄的单位和个人。当时还没有民营企业,农民当时还不属于国家职工,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方,农民也可以享受退休待遇。
由于当时的退休金是由原单位发放,如果原单位效益不好,退休人员的退休金也会不保。当时的农民虽然属于集体经济组织,农民要领取退休费,前提条件还是要集体经济有钱,那么在集体经济没有钱的情形下怎么办,可以将村集体经济的资产,也就是土地的经营权交给农民,经营所得归农民所有,包括农民的退休金在内,都在土地的资产中产生。
我国过去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了全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为确保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随着农村家庭联产责任的制度的实行,每一个农村家庭,实际上就是一个小型的家庭农场,也就是农村最基础的经营单位。
农民作为一种职业,和城市中的工人、职员、干部其实只是一种职业的不同,但每一种职业都会有不同的门槛。要符合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工人要有一定技能,有一定的文化要求,职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干部要有领导才能,要具备领导的专业素质和德才修养。
同样的道理,要成为一名农民,同时也是有门槛的,首先你要有生产资料,即土地,有一定专长和技能,能吃苦,有市场意识。懂得这些知识,可能才是一名合格的农民,合格的农民作为一种职业,不愁到老了没有养老金的问题。
现在的农民可以进城当工人,但是城市的居民或是工人,要到农村当农民门槛比农民进城当工人更高,需要去流转土地,需要去找技能型人才,需要有一定的经营技巧等。从这些因素来分析,不能完全说农民的贡献比城里人高,也不能说城里人的贡献比农民高,除了分工不同以外,其实不管是农村的农民还是城里各种不同职业的人,都是社会主义建设者,都在为国家做贡献。
到老了有没有养老金,不完全是看你有没有贡献,也不是看谁的贡献比谁高,在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的大背景下,最关键的因素是看你是否参加了养老保险。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有职工养老保险,有居民养老保险。
农民进城当了职工的,在用人单位缴纳职工养老保险,农民作为灵活就业人员也可以像城里人一样,以个人身份缴纳职工养老保险;觉得缴纳职工养老保险在经济上无法承受的,我们可以实事求是,还可以选择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里没有固定职业的人,农村从事生产劳动的人,缴纳的都是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标准,养老金的标准,国家补助的标准,城里人和农村人都是完全相同的。
综上所述,那种认为农民的贡献不比城里人低,农民老了没有养老金的观点,是一种带有个人狭隘偏见的观点。事实上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民都已参加了养老保险,有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也有参加居民养老保险的。城里人有领取居民养老金的,农村人有领取职工养老金的,城乡不再以城里人和农民来划界,关键还是看你是否参加了养老保险,这就是要让马儿跑和先让马儿吃饱的关系。
本文标题:农民的贡献并不比城里的人低,为什么老了没有退休金?
本文出处:http://www.dichanyanglao.com/news/news-shenghuo/23651.html
本站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