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了国家的医疗水平和国民的健康状况,进而提高了国民的平均预期寿命。
在这样一个值得欢欣的大环境中,也隐藏着让人担忧的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
人口老龄化问题将对社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卫健委的联合数据显示,我国1990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68.55周岁,而这个数据在2019年已经提升到了77.3周岁。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由于预期寿命的提高引起的长寿风险对其偿付能力和稳定经营造成巨大的困扰。
原因是当前我国商业养老保险保费厘定需要用到生命表,而生命表都是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模拟所得,在人口老龄化前提下对于被保险人预期寿命的预测可能不够精确。
如果预期寿命不断升高,将会给保险公司的资金偿付造成巨大压力。
与此同时,不断提高的经济水平使人们开始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养老保险作为老年人收入的最重要来源,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保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由于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保障水平普遍不高且发展缓慢,在经济日益发展的同时,社会养老保险带来的经济保障将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这时候就需要通过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来保障日常生活。
截止至2018年末,我国的养老保险三支柱体系中基本养老保险作为第一支柱占比为71%,第二支柱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占比为24%,而商业养老保险作为第三支柱占比仅为5%。
三支柱比例的失衡不仅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也逐渐无法满足人们的养老需求。不过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和保险市场的不断完善,商业养老保险的占比正在逐年上升,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人数也不断增加,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
逆向选择一直以来都是金融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保险市场中也普遍存在。逆向选择产生的原因是信息不对称,相较于保险公司,投保人更清楚自身所面临的风险大小,而保险人由于信息收集、管理成本等限制,无法准确地将各类投保人的风险类别进行清晰的辨别和分类,不得不按照某类风险的期望损失作为保费出售保险。
这样造成的结果是,风险较低的理性投保人会觉得保费较高,投保无法获得相应的收益,进而放弃投保;而风险较高的投保人期望自己可以从保单中获得超额收益,进而选择投保。
长此以往,逆向选择的存在会影响保险费率的厘定,增加保险公司经营风险,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后果。
商业养老保险市场中逆向选择行为的存在会使保险公司本来就在人口老龄化下面临的长寿风险加剧,长此以往会影响保险公司的经营和发展,甚至影响整个商业养老保险市场。
因此,商业保险市场是否存在逆向选择行为,不同人群逆向选择行为的差异,将决定着整个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我国商业养老保险政策不断完善,体现了国家对商业养老保险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国家通过不断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推动着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的进步和发展。
在国家政策的帮助下,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得以拥有一个充足的发展空间,追赶西方国家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的发展步伐。
在这样的前景下,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在各个方面都有了比较不错的进步,例如养老保险产品种类多样化、参保人数提升、保险业务范围扩大、保险深度密度提升等。
如今,商业养老保险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并且作为退休后的生活保障纳入考虑范围,作为社会养老保险的补充和扩展。
通过各项数据可知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的现状:
(一)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十分迅速,机构数量增加,赔付支出快速增长在改革开放前,我国仅一家商业保险机构,即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经营包括财险和寿险在内的一切商业保险业务,由于体制和政策的原因,市场一直没能发展壮大。
19世纪80年代后我国开始恢复保险行业的运营,自此之后才逐渐有保险公司成立起来,并且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法规的完善,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蓬勃发展。到2017年底,全国范围内已经建立起了234个保险系统相关机构和保险集团公司机构。
而且这些仅仅是一级法人机构,全国范围内远有数不清的下属分支机构没被统计进数据之中,如各营业网点、保险合作试点等。
目前,我国已有九家专业的商业养老保险公司,分别是人保、泰康、国寿、平安、太平、安邦、长江、新华、恒安标准养老保险公司。
商业养老保险的赔付支出也在快速增长。
(二)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市场资产规模不大,产品种类不够丰富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保险业资产总值为20.56万亿元,比2018年年末增长了12.17%。
在保险业总资产中,人身险公司的资产数额为17.0万亿元;财产险公司的资产数额为2.3万亿元;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数额为0.064万亿元;再保险公司的资产数额0.426万亿元。
由此可见人身险公司的资产在我国保险业资产总值中占据着绝大部分,约为82.7%。2019年,我国人身险原保险保费总收入为30995亿元,由于我国的商业保险大多为分红险,传统型养老险占比较少,而分红险中有绝大部分资金用于理财投资,仅有小部分资金真正作为商业年金的保费。
因此参考2019年商业养老保险行业深度分析报告中的算法,在人身险保费的总收入中仅有20%的收入是真正用于商业养老保险的保费收入,有80%都是用于理财投资的产品。
根据这样的算法,我国商业养老保险的实际收入仅6199亿元,对比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和社保总资产,商业养老保险的资产规模仍然不大,占比较小。
从保险产品来看,目前我国市场上商业养老保险的产品主要有以下四类:传统型养老险、分红型养老险、万能型养老险和投连型养老险。
市场上占据份额最多的是分红型养老险,原因是我国经济实力距离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大部分年轻人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传统型养老险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不足。
整体而言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市场上的产品大多大同小异,几乎没有保险公司推出独具特色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保险公司的产品创新意识还有待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于2018年5月1日正式将福建省、上海市和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个税递延养老保险试点,并开始在试点内发售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
个税递延商业养老保险指的是投保人在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时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该政策关乎着投保人和保险人双方的利益。
对于投保人来说,个税递延养老保险有效减少税收支出,变相增加个人收入;对保险公司来说,优惠的产品政策可以吸引更多用户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增加其市场份额。
(三)同世界平均相比,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密度与保险深度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国民人口总数为14.00亿,2019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99.08万亿元;银保监会公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总收入为30995亿元,经公式计算可以测算出我国人身保险的保险密度为2213.93元/人,保险深度为3.20%。
人身险总资产中商业养老保险的占比为20%,可以测算出商业养老保险的保险密度为442.79元/人,保险深度为0.64%,对比世界平均数据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总的来说,我国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较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从资产规模、产品数量还是从保险深度、保险密度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具有较大差距,养老金第三支柱占比仅5%,还未能发挥其补充作用,想要达到三支柱协调发展的养老保险市场还需不断努力。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意识的提高,近几年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发展迅速,商业养老保险所占份额也在逐年增加,根据其他国家的进程来看,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是历史潮流,在国家政策的帮助下我国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壮大正走在充满光明的路上。
本文标题:现阶段,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现状如何?
本文出处:http://www.dichanyanglao.com/news/news-shenghuo/24042.html
本站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