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杰佳通 > 新闻中心 > 养老动态时报调查丨养老托育市场正送走寒冬迎来春天

时报调查丨养老托育市场正送走寒冬迎来春天

时间:2022-10-16 10:01 来源: 作者:小通 人浏览

织牢一老一小保障网

编者按

养老托育服务业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是解决一老一小问题的重要力量。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养老托育服务业面临较多困难。对此,国家层面政策蓄力,满满干货旨在推动养老托育行业共渡难关、恢复发展。面对国家政策援手,民众对一老一小问题有着哪些期待?中国经济时报本周推出线上《养老托育需求问卷调查》,结合微调查,反映举国上下对一老一小问题的真实关切,敬请关注。

微调查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李海楠

家家有小,人人会老——确保亿万白叟黄童实现耄安稚嬉,是事关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问题。如今,政策面持续发力聚焦一老一小,养老托育行业的春天正大踏步走来。

缩影:连接夕阳和朝阳的一老一小

一波多折是家住北京市左家庄南里社区的李雅兰在两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解决家里年近九旬的老母亲养老问题的直观感受。

2018年底,李雅兰及家人共同为85岁的老母亲在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朝阳北路沿线的一家公立养老院找到了一张养老床位,一直入住至2020年疫情暴发。入住期间,李雅兰每天通过微信群对母亲的饮食起居了如指掌,内心倍感踏实,且隔三差五地还能到养老院探视。老母亲因为有人聊天谈心,加上居住环境优美,日常生活十分充实和惬意。李雅兰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直到疫情暴发后养老院管理严格、禁止探视,家人才商量把老人接回,并于居家期间为老人办理了附近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登记,可享受到餐食、日常护理和驿站组织的活动,也算让老人居家期间的养老生活有所保障。

不过,对于李雅兰高龄母亲有着24小时无缝护理需求而言,社区养老服务显然难以满足。2020年底我们就动了要找上门护理家政的想法。李雅兰回忆称,从2020年底到2021年4月初,我们先后从8家家政公司筛选了12名专业护理师上门体验,最后优中选优,以月薪8000元的高薪请到了一位有专业护理资质且为人和善、做事认真的上门家政从2021年5月工作至今。

我们兄弟姊妹4个人平均分担费用,负担也不算太重,加上我和母亲同住,相互之间还能有个照应。李雅兰也坦言,近两年也考虑过是否要找一家新的养老院。但以前入住的公立养老院床位被占,原本在顺义和大兴考察过的两家民营养老院也都因为土地性质、经营不善等原因关停了。她告诉记者,考虑到疫情的不确定性,目前来看,找到适合的上门家政护理是最稳妥的选择。

本报记者通过采访多位有着养老需求的家庭和多家在京养老服务机构发现,李雅兰的经历并非个案。自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养老服务机构特别是民办机构的冲击较大。民政部2020年底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已建养老服务机构床位429.1万张,床位空置率高达50%。此外,民政部抽样调查也显示,与同期相比,民办养老机构收入减少20%左右,平均支出增加20%-30%。

如果说疫情的冲击让处在夕阳端的一老需求面临挑战,连着朝阳端的一小需求同样历经波澜。近两年,随着生育政策的放开,托育需求日渐强烈。

今年刚满40周岁的刘勇胜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前期项目部主管。今年7月份,他迎来了人生中第三个新生儿的降临,他的家庭也升级为由7周岁男孩、3周岁女孩和0岁新生男宝宝组成的三孩家庭。

岳母和全职妻子在家负责照顾7岁的儿子和3岁的女儿,请了一位家政阿姨负责日常三餐和家务。刘勇胜告诉本报记者,早在今年5月底,他们就预定了新生儿家政月嫂,相较于几年前老大和老二出生时普遍在5000元/月-7000元/月的价格,这次聘请的专业月嫂价格已经涨到了13000元/月。他坦言:这样的价格着实不便宜,算上日常家务月嫂6000元的月薪,光家政支出每月就近20000元。

自疫情发生以来,三孩政策的放开着实带火了月嫂市场,而用工缺口的加大和托育需求的持续上升正让月嫂价格水涨船高。可以看到,受居民生活水平提升、消费观念转变及人口老龄化等影响,一老一小相关市场高品质家政服务需求更加旺盛。

声音:养老托育专业化发展期待政策支持

只有身经百战般的丰富阅历,才能换来如今面对养老新形势的老成持重。这是投资人王于对自己的评价。我早在2010年就投资2600万元在北京、广州和成都开设了6家养老院专攻高端养老,前期投资基本血本无归。他对本报记者讲述这段惨痛经历时,竟面带微笑。

随着老龄社会的临近,养老问题正在成为影响中国亿万家庭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市场主体必须顺应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才能在行业沉浮中不被淹没。王于向本报记者强调了一个观点:市场不需要的就是不该存在的无效供应。养老服务市场更是如此。他说,2015年以后公司调整方向专攻社区养老,建设养老驿站、加力开发医养结合的社区最后一公里实践,让我们盘活了最后资产,在养老服务市场活到了今天。

王于表示,对于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市场,全国各地都在政策方面不断亮绿灯,包括土地、财税、人才支持等利好政策都是长期支持。然而,近两年的疫情影响让很多民营机构选择离场,资金链断裂是主因。因此,加大专项的养老金融支持是当务之急。

与养老市场类似,持续的疫情影响对资金链的考验也波及了托育市场。近两年来,托育机构关停跑路的消息不断,其中不乏针对低幼市场的托育、家政服务机构等。

月嫂出身的孙小兰在北京专攻家政服务15年有余,拥有一家专业家政服务公司,主营业务是月嫂托育家政。用她的话说:术业有专攻。在家政市场上,市场越是细分,越能获得更大的发展天地。

孙小兰告诉本报记者,国家出台的积极生育政策让托育市场有了新的、可预期的发展空间,托育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让行业仍有望持续回春。

对于孙小兰而言,该公司最大的支出是解决尚未签约住家的月嫂安置和门店租金及人员管理问题。我们租的门店和人员宿舍都不是公房,疫情期间也没有获得租金减免。她直言,资金上的捉襟见肘和专业护理人才的不足是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没有多余的资金吸纳更多月嫂进场,就只能维持较低的接单率。

观点:急市场所急支持政策凸显针对性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养老托育服务市场深受影响,呈爆发式增长的养老托育需求面临市场化受挫、需求供给青黄不接等难题。

面对相关问题,国家层面提出要集中发力,一体化解决一老一小难题。至此,养老托育市场开始筹划送走寒冬,迎来春天。

继8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实施一系列帮扶措施,帮助养老托育服务业两个行业摆脱疫情影响和经营困难,8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部门印发《养老托育服务业纾困扶持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涉及租金税费减免、社会保险支持、金融支持、防疫支持以及其他支持等26条干货纾困措施应声落地。

在老龄化背景下,尤其是受疫情影响之下的养老服务机构亟待金融财税共同发力支持。税费减免降低经营成本,金融贷款发放预留更多未来增长空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秉正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在金融支持方面,金融体系应该顺应政策风向,向养老服务企业提供更多实惠的金融贷款产品。同时,还应着力开发适用于老龄群体的金融服务,在诸如养老服务保险和以房养老等金融产品上开发出更多适应市场需要的金融服务。

加大金融支持解决养老托育机构发展的相关难题,是保障养老托育市场持续发展和养老托育事业蓬勃向好的重要手段。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汪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认为,现阶段,一体化解决一老一小的施策思路是基于积极生育政策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时代背景,二者市场主体有着共同的经营需求,且对接的服务供给都是更好地满足居民家庭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养老托育需要,以此降低家庭养育成本,提升积极生育意愿。

养老托育需求展现强烈普惠性期待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李海楠

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是千家万户的共同愿望,准确掌握民众对养老托育的真实需求和期待,有助于科学决策,助力行业谋求长远发展。鉴于此,中国经济时报本周推出线上《养老托育需求问卷调查》。截至稿件刊发共回收有效问卷546份,参与调查的受访者年龄横跨20岁-60岁以上,其中,养老托育需求并存的受访者占比达74.36%。

根据调查结果,无论是在能够承担的月度养老托育费用选项还是针对当前养老托育市场存在问题的选项中,对更低廉价格的期待和对普惠性养老托育机构不足的呼吁一致传递着民众对普惠性养老托育需求的强烈期待。此外,诸如强化监督、对失职零容忍等涉及行业运行安全的问题同样呈现高关注度。

巨大需求呼吁更低廉的服务供给价格

在参与问卷调查的受访者年龄构成中,处于26岁-45岁的社会和婚育中坚力量占比达到58.42%,其中,26岁-35岁的占比为28.75%;36岁-45岁的占比为29.76%。值得一提的是,在全部受访者中,独生子女占比达67.95%。

如此高的独生子女占比背后,是我国生育政策在不同时期的顺势变迁。自1980年9月25日起实施独生子女政策至2016年1月1日起二孩政策正式实施,在独生子女政策执行期间生育的大规模独生子女如今已经结婚生子,家庭人员构成也从早前的四二一(夫妻双方父母+夫妻二人+一个婚育子女)结构,伴随二孩三孩政策的放开,正在向四二二四二三的家庭构成迈进,巨大的养老托育需求如期而至。

调查结果显示,有高达74.36%的受访者面临着养老托育需求并存的局面,单独拥有养老需求和托育需求的受访者占比分别是15.75%和7.51%。

婚育年龄内的高独生子女比例背后,是他们必须同时面临老龄人口的养老和新生儿的托育问题,这对家庭带来的经济压力无疑是巨大的。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彭刚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这样的客观事实造就了面临养老托育需求的主要群体势必期待价格低廉且安全有保障的普惠性服务供给。

调查结果显示,在每月能承受的养老费用和每月能承受的托育费用选项中,选择1500元以下的受访者比例分别占到了51.47%和55.49%,双双过半;能够承担每月4500元以上的养老、托育受访者占比仅为1.83%和1.10%。

在养老服务方面,有69.23%的受访者认为普惠养老机构不足,63.00%的受访者认为高端养老机构价格居高;在托育服务方面,认为公立普惠托育机构不足的受访者比例达到52.75%,认为私立托育机构价格较高的比例为42.86%。对此,有高达62.27%的受访者认为政策层面应该鼓励发展普惠养老托育机构。

彭刚认为,在当前的巨大养老需求以及积极生育政策放开的综合背景下,积极引入社会力量让养老托育市场更趋成熟,形成普惠性服务供给为基础、兼具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市场构成至关重要。

一方面,需要在收入分配上做更多文章,加大初次分配惠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力度;另一方面,要做好产业引导和政策布局,吸纳更多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托育服务市场。彭刚表示,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也决定着要统筹城乡养老托育需求和服务,加大配套资源均衡分布,这些都有赖于政策层面更多作为,积极引导行业发展和产业布局。

调查结果也显示,28.94%的受访者认为城乡养老托育资源不均。对此,认为应从政策面引导均衡城乡养老托育资源的受访者占比达到44.51%。此外,另有42.31%的受访者呼吁强化政策,引导社会力量稳定服务价格。

强化政策落实 提升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

调查结果显示,与受访者更强烈的普惠性养老托育需求相适应,受访者对养老托育服务模式和类型的选择,也决定着普惠性达成的可能。相较于仅14.29%的受访者倾向于功能完善的养老托育院(园、所),过半数的受访者希望能够实现就近便捷的社区养老托育服务供给,占比达52.75%。然而,与对社区养老托育服务的高需求形成反差的是,有67.40%的受访者认为,现实中社区养老托育服务滞后。

此外,与更倾向于寻求养老托育机构服务的低占比形成鲜明反差,现实中养老服务需求和托育服务需求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在养老方面,有60.81%的受访者仍更倾向于居家养老;在托育方面,更倾向于公办托育机构的受访者占到66.30%。

国家卫健委等17部门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就明确,要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其中就提出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岁-3岁幼儿。这或将让民众对公立托育机构的迫切需求实现落地。

另外,或许正是在高占比居家养老需求以及二孩三孩积极生育政策影响下,超三成(32.97%)的受访者还对更趋专业的养老托育家政服务抱以期待。

养老托育是重要的民生需求,而满足大规模的服务需求必须确保政府和社会力量双管齐下,加快形成普惠型养老服务托育服务市场供给主流模式,要在政策面上做好引导,提升社会力量的参与积极性。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保研究中心养老金工作室副主任刘广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除在税费减免、土地、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上给予政策优惠外,政府还应加大监督约束力度,确保相关服务供给的安全是首要任务。

调查结果显示,在惠及服务供给的优惠政策方面,有68.32%的受访者认为应对养老托育行业健康发展加大土地、财政等综合政策支持;另有64.65%的受访者建议落实行业税费优惠政策。此外,在安全方面,高达73.26%的受访者表示要加强监督、对严重失职零容忍。为此,认为应提升护理人员专业素养的受访者比例高达68.5%。

刘广君认为,我国出台的相关政策都有着较强的针对性,关键在于如何落实。三分政策七分执行。他认为,结合当前全社会对养老托育的普遍期待,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确保相关配套利好政策不打折扣地落地。

本文标签:养老金养老服务居家养老养老保险社保

本文标题:时报调查丨养老托育市场正送走寒冬迎来春天

本文出处:http://www.dichanyanglao.com/news/news-dongtai/14926.html

本站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我们删除。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