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是选择居家养老还是去养老院?无论是现在或者将来,这个问题恐怕几乎所有人都要面对。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预计十四五时期这一数字突破3亿,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上图:《中国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报告(2021)》发布现场。田雨昊摄
近日,在中国新闻社国是论坛主办的城心养老:养老新趋势专题论坛上,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龄金融分会、清华大学银色经济与健康财富发展指数课题组、大家保险集团联合发布《中国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报告(2021)》。《报告》对我国3085岁城市居民养老服务需求进行调查,覆盖全国19个省份80万城市居民。结果显示,城市居民选择居家养老的最多,占比52.9%,26.5%的人群选择社区养老,20.6%的受访者希望去机构养老(含旅居养老和海外养老)。
针对老年人的需求,如何健全服务体系,提供创新服务?与会专家提出许多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北京市老龄委专家委员会委员黄石松认为,最好的、最适合的养老服务有三个要素:一是要有专业化的服务;二是有家的感觉;三是价格合适。他认为,政府部门完善和调整老龄化社会的住房政策十分必要,要带动相关方面从规划设计、空间布局到房屋交易、租赁、物业管理全流程思考,更好满足老年人的切实需求。
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出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落实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发挥政府作用方面,应强调三个方面重点:一是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二是大力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提高退休收入;三是加大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
养老不仅是居家照料,更有老年人医疗护理问题。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医疗保障研究室主任顾雪非表示,对于老年人来说,主要疾病负担是慢性非传染疾病,从急性期、康复期到随访期,需要连续、不同、不间断的服务。推进养老和健康有机结合、让各种医疗机构衔接起来十分重要,整合型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需要加强,这既需要体系的建设,也需要激励机制,促进医疗机构间跨机构合作。
让近3亿老人获得舒心养老服务,光有政府的努力当然不够。黄石松表示,实现最好的养老服务需要多方共建共享,政府、家庭、社区多方,保险、住房等制度改革方面要共同推进。
上图:12月3日,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路街道仕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志愿者为老人调试智能床。丁根厚摄/人民图片
正如顾雪非所言,不同的家庭、老人对养老需求是不一样的,要提供多样化供给。这些多样化供给又该如何实现?
老龄产业范围非常广阔,涉及多方面需求。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龄金融分会秘书长周岭表示,要由政府、企业乃至全社会共同推动更专业化的服务。郑秉文表示,未来政府应该发挥作用,积极培育市场,让国企、险企等积极参与到居家社区养老的长期照护服务中来。
实际上,企业已经有所行动。《报告》指出,在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需求比例逐步提升的背景下,城心养老模式受到市场欢迎。
城心养老是企业提出的新模式,顾名思义,是指在城市核心区养老。城心养老服务体系的逻辑在于三个方面。大家保险集团董事长何肖锋表示,一是在城市核心区租赁大型商业物业进行适老化改造,可以大幅度节约资金成本。二是靠近三甲医院,满足老年人看病需求。三是注重老年人的情感寄托,离孩子和好友距离更近。据了解,大家保险集团已在北京市三环内核心区域完成三家养老社区的布局。
本文标题:半数城市居民选择居家养老,创新服务要多方发力
本文出处:http://www.dichanyanglao.com/news/news-dongtai/6666.html
本站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