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一碗汤的距离刚刚好
时间:2022-10-01 13:57 来源: 作者:小通 人浏览
11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该意见着力解决老年人在养老、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社会参与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倡导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的理念。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以新出台的意见为指导,结合芜湖本地实际,跟您聊聊新时代的老年生活,敬请关注。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芜湖市常住人口为364.44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73.96万人,占总人口比例达20.30%,65周岁以上老年人口58.72万,占比达到16.1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养老正逐渐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话题。
儿孙满堂、子女承欢膝下是一种让人羡慕的老年生活,记者调查发现,老人和成年子女就近居住比较普遍,不少老人说,和子女就近居住既有独自的生活又能彼此照顾。其中,一碗汤的距离理念获不少人的青睐。一碗汤的距离指的是子女从自己家中给老人住处送去一碗汤,汤送到老人手中还不会变凉,亲子间居住得相对独立,又不失亲密。
与父母同住方便相互照顾
在家养老多好呀,和老伴在家做做饭、做做家务,等女儿和女婿下班后还能陪着聊聊天,没事去社区参加文娱活动,时不时还可以约老朋友出来散散步、聊聊天、打打牌,生活挺丰富多彩的。在鸠江区四褐山四湾颐年智慧养老服务中心,记者碰到正在打牌的79岁老人李培元,在他看来,居家养老是现在最理想、最温情的养老模式。
李培元是电厂的一名退休职工,妻子刘文珍今年也79岁,两年前患动脉瘤动手术,在医院整整昏迷了20天,出院后也一直做康复治疗。每天老夫妻俩一起来到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李培元和老人们在一起打牌,刘文珍则在中心智慧康复室做康复训练。下雨天,老两口就在中心的老人食堂吃饭。
李培元告诉记者,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其中有个儿子在外地。女儿虽然住在市区,但是工作在电厂。几年前,外孙上大学后,为了方便照顾他们,女儿和女婿就搬过来和他们一起居住。白天他们老夫妻俩会做些自己喜欢吃的,晚上女儿下班后,如果不想做饭就吃父母做的菜,也可以下厨做自己喜欢吃的。跟女儿一家热闹闹吃个饭,老两口心情也变开朗了。李培元告诉记者,老伴每天下午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康复训练几个小时,女儿下班后再将母亲接回家,一家人其乐融融,让他们老两口真正享受到亲情的温暖。
同吃不同住较普遍
每天下午三点半,家住江城国际瑞华苑小区的毛伯与老伴便开始忙碌了。两位老人要先去附近的幼儿园接回小孙女,然后再去附近的小学接回大孙子,再回家准备晚饭,等待儿子、儿媳回来吃饭。其实,毛伯二老和儿子一家并不住在一起,但由于儿子、媳妇都要上班,他们便代为照顾孙子孙女。每天晚饭后,儿子、媳妇回到位于塘溪源著的住处。每天都能见到儿子和儿媳,还能帮照看孙子和孙女,毛伯和老伴对于两代人目前的生活方式挺满意。
毛伯告诉记者,当初儿子结婚时,为了将来方便相互照应,他们特意把儿子婚房安排在同一个小区。十年来,毛伯和儿子一家的感情一直很融洽,也很享受和孩子同一小区相处的时光,孩子买了水果给父母送去一份,炖了鸡汤、排骨汤都要让父母尝尝。大孙子从出生后,就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儿子和儿媳上班都很安心。前年,儿子和儿媳又添了一个小女儿,为改善居住条件,他们把江城国际的婚房卖了,在附近的塘溪源著小区购买了一套四居室。虽然不住同一个小区,但是从儿子新房到他们家,步行也就十来分钟。
加班晚了不担心孩子没人接,外面晒了被单,傍晚有人帮忙收,不想做饭了可以去蹭饭,相互照应,挺好!毛伯的儿媳告诉记者,同吃不同住模式非常好,身边不少朋友也都采用这种模式。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子女和父母相距不远,同吃不同住的现象在我市还比较普遍。在问及原因时,老人们无一例外地告诉记者,彼此都能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又能相互照顾,这样的相处方式比较理想。下班后一起吃个饭,陪老人一起聊聊天,再回到附近小区的家,如果有个事,打电话几分钟就能赶到。对于这种一碗汤的距离的养老模式,很受老人和子女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