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民政局局长陈鲁勇:运用市场力量推进养老产业发展
时间:2022-10-01 13:57 来源: 作者:小佳 人浏览
11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从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积极培育银发经济等方面提出要求及一揽子举措。
《意见》强化了地方和部门在老龄工作中的职责。其中提到,要求地方政府负责探索并推动建立专业机构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的模式。
近年来,昆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的发展,制定出台了《推进老有颐养三年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0年)》,持续三年的推进,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
日前,在举办的金融助力中国‘银发经济’市场发展闭门研讨会上,昆山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陈鲁勇接受记者专访时详细聊到了昆山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11月29日,就《意见》内容,陈鲁勇再次接受了《21世纪》的补充采访,为当前各地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昆山经验。
陈鲁勇认为,现在养老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阶段,不能光靠财政投入支持,需要更多地运用市场的力量,包括金融手段,来推进养老产业的发展。
打造9064养老服务体系
《21世纪》: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老龄工作,精心谋划、统筹推进老龄事业发展。细化到地方来看,昆山市结合自身情况做了哪些推进工作?
陈鲁勇:近年来,昆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的发展,制定出台了《推进老有颐养三年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0年)》,持续三年的推进,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
具体实现了四个转变:养老服务政策从碎片化到体系化,养老服务模式从政府单一供给到社会多元供给,养老服务设施从零星布局到规模发展,老年福利待遇从特定人群到适度普惠。
昆山可以说是一个移民城市,总人口约300万,常住人口近21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只有105万,外来人口占三分之二。在昆山的常住人口中,60周岁以上人口25.7万人、占12.3%,十年间比重提高3.78个百分点,老龄化率17.9%,低于全省(21.84%)和苏州(25.3%),在苏州十个板块中位列第9位,略高于苏州工业园区。
整体比较来看,昆山的老龄化率不算高,但人口基数比较大,养老需求主要是以居家和社区为主,所以昆山的养老服务体系按照9064格局来打造:90%的老人居家养老,6%的老人社区养老,4%的老人机构养老。
昆山居家养老服务起步较早,2014年便引进了社会组织,目前主要依托两家社会组织来建设没有围墙的养老院。2016年,昆山实现了居家养老的提标扩面:服务对象的年龄由84岁拓展到了80岁;服务的时长由每月3个小时延展到4个小时;服务的老年人口总计突破了8万多人。
由此,在居家养老建设这块,昆山成为了全省覆盖面最广、推进速度最快、服务时间最长、服务老人最多的一个县级市。
此外,昆山持续推进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中央厨房、老年活动室等设施建设和适老化改造,实现全市村、社区标准化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
十三五以来,昆山为满足机构养老需求,以新建、改扩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为抓手,投资近16亿元,新增养老床位超3000张。
从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这三方面搭建的昆山市养老服务体系已基本完备。
《21世纪》:能否介绍下搭建这个体系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陈鲁勇:在机构养老方面,昆山坚持政府和市场双驱动。
根据4%老年人由养老机构覆盖要求,逐步推广公建民营模式,着力提升养老机构的市场化、专业化服务水平。
目前,昆山共有养老机构16家。其中,市级养老机构1家;公办养老机构10家,民办养老机构5家;8家养老机构(原福利院)实现公建民营。运营模式为:政府建设、市场化运营。
此外,昆山坚持城区和乡镇广覆盖。十三五期间,建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4家,即将投用2家,正在进行改扩建3家,今年开工建设2家,预计2023年全市公办养老机构将100%完成提标升级。
在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扶持方面,建安经费的50%来自昆山市财政补贴,30%是苏州市补贴,实际当地只需要支付20%的部分,补贴政策对当地新建养老院有较大激励作用。
昆山还坚持医疗和养老相结合。在高端机构养老的医养融合模式上也做了一些探索。比如昆山新建的阳澄湖康养院,项目总投资7.6亿元,护理床位224张,康养床位475张。目标人群以自理老人为主,将打造成幸福康养的运动社区、丰富体验的康养乐园、人性化的智慧管理社区,成为昆山集人文、自然、生态的高端康养社区。
截至2020年底,昆山养老床位达6540张,十三五期间增长30%。全市护理床位占比达95%。
在社区养老方面,昆山致力构建15分钟健康圈。
经过多年发展,我们的日间照料中心布局更加优化。每年确保新建日间照料中心不少于10家,并开展示范标准评级认定,以老人多样化需求为导向,拓展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功能。
目前,全市建设完成日间照料中心166家,由社会力量运营管理151家,社会化运营率超90%,初步形成公办与民办并存互补的格局。
经过试点探索,我们的养老综合体建设步伐加快。推动日照中心+老年大学+小微型机构养老综合体建设试点,让老年人不出社区即可享受机构式养老服务。目前,昆山已有2个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投入运营,2个养老综合体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预计2021年底,4家养老综合体将惠及周边近1万名老人。
在居家养老方面,我们突出养老服务全天候。
有些老人在家很孤独,昆山市通过引入社会化运营的第三方组织,推出了夜间照护,陪伴老人休息、睡觉,这也是一个创新,很受老年人的欢迎。
目前已组织乐惠居、九如城等8家社会组织,为310户家庭老人提供起居照料、精神陪护服务,实现夜间服务不停歇、特殊家庭无担忧。
同时致力服务深度,昆山市成立的家庭医生服务团有171个,团队定期上门开展老年健康服务,发放高龄补贴、护理补贴等养老服务补贴等等。这一块主要通过社工等第三方组织和志愿者提供更多的关护。
多举措助力银发经济
《21世纪》:《意见》中提到,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供多元化产品和服务。除您刚提到的机构养老方面公建民营模式外,有哪些场景是可以发挥金融力量的?
陈鲁勇:我认为,智慧养老这一方面金融机构有很多可以参与的空间,昆山市跟中国银行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银行可在老年人的服务层面来提供一些更具深度的金融产品和政策咨询服务。
目前,昆山重点就是要做智慧养老,还专门启动了智慧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正在建设的昆山市智慧养老指导中心总建筑面积4500㎡,拟打造成集养老服务大数据应用、养老组织培育、养老人员培训、养老产品展示、养老信息发布、养老模式集成、智慧养老、养老评估、老年人活动九大功能,以及展示、交流、共享、活动、孵化、培训、信息等七大平台于一体的综合指导中心。
我们讨论金融助力银发经济发展,实际上就是在思考养老产业今后如何发展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养老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阶段,我们不能光靠财政投入支持,需要更多地运用市场的力量,包括金融手段,来推进养老产业的发展。
昆山不缺金融机构,有的金融机构也有助力养老产业发展的想法,但局限于一些行业相关要求,效益跟投入有比例限制,机制有待改善。怎么参与养老产业的建设,我觉得泰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关键是如何切入?实现路径在哪里?这方面还需要我们去研究跟探索。
《21世纪》:在昆山市养老服务体系已基本完备的当下,您认为还有哪些需要进一步提升的地方?
陈鲁勇:总体来看,昆山养老事业发展比较红红火火的,但银发经济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其养老资源布局配置、养老服务多元供给、养老技术智能手段、专业人员培养储备均有待提升。下一步,昆山市计划从5个方面主抓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第一个是抓养老项目建设,促服务供给增加。力争设立认知障碍照护床位不少于300张,争创五星级养老机构2家。
第二个是抓居家社区养老,促服务内涵提升。努力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
第三个是抓医疗养老结合,促医养融合发展。确保新建日间照料中心90%以上与医疗资源一体或毗邻。医养融合有非常大的空间,如何来推进医养融合,如何引进优质的医疗资源助力养老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第四个是抓养老队伍建设,促服务能力跃升。现在还是短板,未来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岗前培训率达100%。
第五个是抓养老市场监管,促服务品质改善。监管是为了更好地发展,需要建立覆盖企业、组织和从业人员的养老服务行业信用管理体系。
《21世纪》:《意见》要求,进一步提高民政部本级和地方各级政府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用于养老服务的比例。能否介绍下昆山市在这方面的情况及计划?
陈鲁勇:昆山福利彩票销售业绩已连续14年位居全省县级市第一,历年来,我们按照福彩公益金50%用于养老服务的要求,对全市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人才培养、政策补贴等各方面予以投入。比如2017年开始运营的昆山市福利院,福彩资金就投入了1.1亿元。
十四五期间,我们计划将资金比例提高至55%以上,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养老服务投入的主渠道作用,逐步增加对老年服务设施、老年文化教育、老年活动、为老服务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形成政府和社会共同投入的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
本文标签:养老金,养老服务,居家养老,养老保险,社保,
本文标题:昆山市民政局局长陈鲁勇:运用市场力量推进养老产业发展
本文出处:http://www.dichanyanglao.com/news/news-dongtai/6941.html
本站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我们删除。